2025年的春天,我迷上了AI绘画,日夜沉浸在数字创作的世界中,甚至连梦境都充斥着算法生成的画面。
很快我就做出了一些好玩的作品,但有一些问题和更加专业的工具,我总是没搞明白。
幸运的是就在这时宋庄恩来美术馆举行了一场AI讲座,我有幸遇到了一位AI绘画的顶尖高手,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讲解,令我醍醐灌顶,不禁感叹,高手就是不一样,他可以用最浅显的语言,深入浅出,讲明白最深奥的原理。
后来我就一发不可收,大量创作了很多作品,连续参加了两届AI绘画展览,体验着技术带来的高效与惊喜。
然而,问题悄然浮现......
当我回到画室,面对空白画布时,却无法再提起画笔。AI的快速生成与传统绘画的缓慢笔触形成鲜明反差,巨大的精力落差让我陷入迷茫。
感到迷茫的我,不想难为自己,于是按下了暂停键,搁置了两种绘画方式。我给自己放了个假,去旅游,去陪家人,去琢磨制作美食,甚至去研究生物学,渐渐地有时也会手绘画点小画。
9月初,我被邀请去教授AI课程,认真准备的同时,我又一次开始了AI绘画的创作,这一次我特意一边手绘画画,一边进行AI绘画,神奇的是,这次我竟然做到了兼顾两边。
我想是因为在那段放空的日子,我有意无意中领悟到了绘画的本质——它不仅是作品,更是表达的畅快和涂抹的愉悦,是一种艺术疗愈;而AI绘画则像一场实验,辅助创意表达,它用几百年累计的大数据,帮你穿越时间和空间,跨越各种艺术需要多年累积和练习的技术和技法,以极高的效率实现自己的各种想象,还经常得到意料之外的惊喜,但不管怎样它始终无法替代手绘的情感宣泄。
其实很多问题还没完全想明白,AI技术日新月异,高手老师不时提醒我又有新功能和新的工具出现了,一切都在动态变化中。我就像站在跷跷板上的人,必须不断调整自己,在传统与创新间寻找那个微妙的支点。
其实很多问题还没完全想明白,AI技术日新月异,高手老师不时提醒我又有新功能和新的工具出现了,一切都在动态变化中。我就像站在跷跷板上的人,必须不断调整自己,在传统与创新间寻找那个微妙的支点。
徐捷、女性独立艺术家,出生于艺术世家、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 染织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装潢设计、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
擅长多种绘画艺术形式,包括:AI绘画、油画、丙烯、水彩、油画棒等。多次参加各类艺术展览。作品曾先后被不同机构及国内外藏家收藏。
近期参展:
2025“独立精神-艺术展”
2025“她视觉-艺术展”
2025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徐捷专题展
2025 上海日木三石美术馆 “星野循踪”艺术家邀请展
2025“在我脚下”艺术家邀请展
2025“艺术森林-AI中国2025第1季”
2025“艺术森林-AI中国2025第2季”
2025 “北冥有鱼”首届拾+公社沙龙展
2025 第五届《北京夏季展》
2025 万相.吾界 AI艺术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