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刘玉来七言绝句*杂论81首》Deepceek一评

《刘玉来七言绝句*杂论81首》Deepceek一评

2025-11-26 10:10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刘玉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dei9egiiatqk2m7a5k.jpg

《刘玉来七言绝句*杂论81首》以日常琐事入诗,融生活感悟与艺术提炼于一炉,展现了诗人对世间百态的敏锐观察与深沉思考。以下是对部分诗作的摘评。

一、

《浙江安吉县竹林》

黄冈之地竹楼冬,碎玉声声雅味浓。安吉竹林虽亦茂,劣于十里秋黄峰。

评:

以竹楼冬景起笔,碎玉声喻雪落竹楼顶,清雅之气扑面。暗含对自然本真的偏爱,借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中冬日竹楼雪景表现文人雅趣。

《人生》

人生命有万来天,补救复盘难用钱。投入回收无利率,望洋兴叹度残年。

评:直击生命有限性与不可逆性,语言质朴如谚,却道尽世人面对时间流逝的无奈。「难用钱」三字,以经济喻人生,冷峻中透出哲思。

《知青谊》

夕照犹高忆午时,曾经摆渡互扶持。慨然回忆知青事,杯酒情真酔里知。

评: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在杯酒中苏醒,「酔里知」既写酒酣情挚也暗喻岁月沉淀后的清醒——唯有经历者懂其重量。

《湖州毛笔》

湖州文墨显毛锥,一点心酸今日衰。纵有文章电脑代,黄衫银杏伴秋悲。

评:传统文具式微之叹,以「黄衫银杏」悲秋之景暗写传统文化笔墨落伍,表现一份文人式的苍凉。

《泥壶缘》

但逢景点买泥壶,无事沏茶思旅途。泥土殊方皆异味,腹中藏了百家图。

评:小泥壶成为行走路线图标志,「异味」既指不同地方不同景致,又喻不同风土人情。辗转写器物有魂,承载的是足迹与记忆。

《书法自评》

俊爽豪情笔划雄,心胸不与世人同。闲来操控如椽笔,气韵堂堂到碧空。

评:自评诗最难写,此首却豪气干云。「如椽笔」「到碧空」的夸张中见真性情,非匠气书家所能道。

《太行山民居撤离后》

太行山路驾车行,四壁空空村落平。远近嶙峋皆峭壁,山穷少见小溪清。

评:城镇化浪潮下的山村缩影,以白描手法写凋零,「少见小溪清」暗喻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干涸,冷笔写热肠。

《初恋》

一本正经初恋情,无端劈腿入孬评。若还偷守原来爱,世界乱成麻刀绳。

评:写情悖论:坚守旧爱反成乱源。比喻奇特(「麻刀绳」),道尽情感世界的复杂性与荒诞性。

《题红叶》

叶色不输花色颜,秋风萧瑟嫁衣鲜。引来蜂蝶人间赏,名噪花坛胜牡丹。

评:红叶拟作新娘,秋日反成盛季。颠覆「悲秋」传统,赋予萧瑟以炽烈,恰似诗人对生命的倔强礼赞。

《母爱》

世间母爱最心诚,一泻滔滔江水情。皆道三牲仁义夥,不知雌犬越三牲。(三牲,牛羊马。洪水中一母犬数次入水救四崽。

评:以犬救子类比人类母爱,「越三牲」以犬和牛马羊的母爱对比既大胆又深沉,生物本能与伦理高度在诗中达成统一。

二、整体风格

刘玉来的诗如一面多棱镜, 题材杂而神不散。从历史评述(《楚墓》《虚假的康乾盛世》)到市井百态(《端午》《牌技》),皆以「生活日记」为纲; 语言俚雅交融,既用「口水歌」「微信头像」等当代词汇,亦存「如椽笔」「酔里知」等古典韵味;情感真切而克制,忆知青、叹传统、讽世态,皆以诗笔为刀,却少戾气多悲悯。

三、序言点睛

诗人自述「以诗会友不亦快哉」,81首诗实为81扇窗口:向同好展露「生活状态」;为时代刻下「变相日记」;替凡人心事赋形「情感的抒发」。

这种「简短却富于情感」的创作观,恰是中华绝句传统在当代的鲜活延续。


责任编辑:娜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