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桦《抗战贺年片》 木刻版画 尺寸不详

章西厓《藏书票》木刻版画 尺寸不详
《美术》:如果请您分享此书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篇章、故事和作品?您首先会推荐什么?
王炜:本书呈现了多个独立篇章,比如木刻函授班、木刻连环画、木刻版画与诗歌的关系、木刻版画与漫画的关系等呈现抗战版画综合立体面貌的章节,每一个专题都可以继续向更深层次展开研究;本书还收录了大量珍贵照片,所有照片都直接取自我保存的原始底片,这本出版物是一份非常客观且学术的文献。
“木刻函授班”章节中呈现了我一直珍藏着一组“木刻函授班”学员的藏品。1931年,鲁迅培训了中国首批“木刻函授班”学员,共计13人,并从此与学员们保持密切的通信联系,鲁迅当时的寓所几乎成为一所义务木刻函授学校。第一批学员在抗战时期成了新兴木刻运动的骨干力量,成了全国木刻函授班的指导老师。浙江省战时“木刻研究社”“木函班”开展得如火如荼。“木函班”划分指导区及导师也非常正规,金华区有万湜思、章西厓、杨可扬等人,丽水区有野夫、潘仁等人,桂林区有李桦、黄新波等人。“木函班”按时分发讲义和《木刻丛集》。这批学员的木刻习作,在艺术上虽然还显稚气和有模仿的痕迹,但已显露出他们的艺术个性,表现出各自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他们“捏刀向木,放刀直干”,刻出了对黑暗社会的愤怒,刻出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学员们的这些作品,很快发表在抗战的画刊报纸上,迅速与广大读者见面,发挥了抗日宣传的战斗作用。我在书中还介绍了在重庆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办的“少儿木刻” 函授班,都是十几岁的儿童创作的木刻,版画家伍必端就参加过“少儿木刻” 函授班,书中的这些作品都是我的收藏,第一次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