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江洲 中国人体工程学研究院书记
张飙先生为“钢铁科学与技术集大成者”柯俊院士创作的诗句“人生百岁似流金,钢铁七旬正青春。先生自有回天力,学派一家举世尊”,以温润而厚重的笔触,将柯俊院士的人生长度与学术高度、个人品格与学科贡献熔于一炉。四句诗不仅是对柯俊院士一生的诗意凝练,更构建起“人生如钢、钢映人生”的深刻隐喻,为书法创作赋予了“刚柔相济、温情与力量并存”的精神内核,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艺术的深度共鸣。

一、诗句解析:以诗为镜,照见“钢铁人生”的精神品格
这首七言绝句以“对比”为核心手法,以“钢铁”为精神意象,层层递进地勾勒出柯俊院士“长寿而厚重、年老而心青”的人生画卷,既饱含温情敬意,又彰显学术荣光,成为科学家精神的生动注脚。
(一)“人生百岁似流金”:以“流金”喻人生,赞岁月沉淀的厚重
首句“人生百岁似流金”,开篇即聚焦柯俊院士的人生长度,却以“流金”而非“长寿”作喻,赋予岁月以“价值感”与“温度感”。“百岁”是对柯俊院士漫长人生的客观描述,却并非单纯强调年龄——在我国钢铁科技发展的关键百年里,柯俊院士从青年到暮年,始终扎根领域,见证并推动了我国钢铁科学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程,“百岁”的人生恰与“百年钢铁强国梦”同频共振;“似流金”则是对这一人生的价值升华:“流金”既指时光如金般珍贵,不可复得,暗合柯俊院士将一生心血倾注钢铁领域的“惜时如金”;更指岁月沉淀如金般厚重,经过时光淬炼,其人生价值与学术贡献愈发闪耀——如同黄金历经打磨,愈发纯粹珍贵。这句诗为整首作品奠定了“温情厚重”的基调,让读者感受到,柯俊院士的“长寿”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学术精神的传承与坚守。
(二)“钢铁七旬正青春”:以“青春”对“钢铁”,颂学术生命的蓬勃
次句“钢铁七旬正青春”堪称全诗的“神来之笔”,通过“人生百岁”与“钢铁七旬”的时间对照、“流金”与“青春”的意象反差,将柯俊院士的“个人人生”与“学术人生”深度绑定,凸显其学术生命的“蓬勃活力”。“钢铁七旬”精准对应柯俊院士投身钢铁科学的七十余年历程——从早年留学海外研习钢铁冶金,到回国后建立我国首个钢铁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再到晚年仍坚持科研、培养人才,七十年与钢铁为伴,从未远离;“正青春”则打破了“年老则学术衰退”的刻板认知,以“青春”的鲜活意象,描绘柯俊院士在钢铁领域的“不老状态”:年过七旬仍能敏锐捕捉学科前沿,提出“贝氏体相变”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即便步入耄耋之年,仍心系钢铁产业升级,为我国高性能钢铁研发建言献策。“钢铁”本是冰冷坚硬的物质,却因“青春”的注入而充满生命力;“七旬”本是暮年的象征,却因学术热情而焕发活力——这句诗以强烈的反差,生动展现了柯俊院士“以学术为青春、以钢铁为生命”的崇高境界。

(书法家张飙)
(三)“先生自有回天力”:以“回天力”显本领,彰学科突破的硬核
第三句“先生自有回天力”,从“人生表象”深入“学术内核”,聚焦柯俊院士的科研实力,以“回天力”这一极具张力的意象,凸显其在钢铁领域的“突破性贡献”。“回天力”本指扭转乾坤、改变局面的巨大力量,此处用于形容柯俊院士的学术能力,精准且有力:在我国钢铁工业基础薄弱的年代,他率先将物理化学理论引入钢铁冶金,打破了传统冶金“经验主导”的局限,为钢铁研究注入“理论内核”,实现了“从经验到科学”的跨越,堪称“扭转学科发展格局”;在国际钢铁学界对“贝氏体相变”认知模糊时,他通过大量实验提出“贝氏体相变扩散型理论”,修正了国际主流观点,让中国钢铁学者在这一领域拥有了“国际话语权”,堪称“改写学科理论版图”。这句诗没有罗列具体的科研成果,却以“回天力”的概括,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柯俊院士在钢铁领域的“硬核实力”,彰显了科学家“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
(四)“学派一家举世尊”:以“举世尊”定格局,誉学术影响的深远
末句“学派一家举世尊”,将视野从“个人贡献”拉升至“学科传承”与“国际影响”,为柯俊院士的学术生涯画上“圆满且崇高”的句号。“学派一家”指柯俊院士通过数十年的教学与科研,培养了一大批钢铁领域的顶尖人才,形成了以他为核心、风格鲜明的“钢铁冶金物理化学学派”——这些弟子遍布我国钢铁科研院所与企业,成为推动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实现了“学术思想的代际传承”;“举世尊”则强调其学术影响的“国际性”: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冶金学界广泛引用,多次受邀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作报告,成为我国钢铁科学走向世界的“名片”,其个人及学派的学术地位得到全球同行的认可与尊重。这句诗既是对柯俊院士“育人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其“国际学术地位”的赞誉,让整首诗的意境从“个人人生”扩展至“学科全局”,彰显了科学家“胸怀天下、推动人类知识进步”的博大格局。

二、书法适配:以笔为媒,传递“刚柔相济”的精神气质
诗句的“温情与力量并存”,决定了书法创作需走“刚柔相济”的路径——既要通过笔墨传递“钢铁”的坚硬与力量,又要体现“流金”“青春”的温情与鲜活,让书法成为“人生如钢、钢映人生”的视觉载体。
(一)字体选择:以楷书为基,融行楷之灵
考虑到诗句“厚重温情、庄重而不失灵动”的特质,书法创作宜以楷书为主体风格,同时融入行楷的灵动性。楷书的“横平竖直、结构规整”能够呼应“钢铁”的坚硬与柯俊院士“严谨治学”的态度——每一笔都如钢铁锻造般扎实,每一字都如学术理论般严谨,体现“科学精神的严谨性”;而行楷的“笔画连贯、略带灵动”则可呼应“流金”的温润与“青春”的活力——例如,书写“流金”“青春”等词时,可适当增加笔画间的连带,使字体更显流畅鲜活,如时光流动般自然;书写“钢铁”“回天力”等词时,则保持楷书的规整厚重,凸显“力量感”。这种“楷为骨、行为韵”的字体选择,既保证了书法的“庄重感”,符合对院士的敬意;又避免了过于刻板,体现“学术生命的活力”,实现“形与意”的统一。
(二)线条质感:以“温润厚重”显温情,以“刚劲有力”传力量
线条是书法精神的直接传递者,书写这首诗时,线条需在“温润”与“刚劲”间找到平衡。起笔时可稍缓,如“流金般缓缓流淌”,传递岁月的温情;行笔时保持中锋用笔,线条均匀饱满,如“钢铁锻造时的扎实”,体现学术的严谨;收笔时或轻顿留白,或缓收渐细,如“青春般留有余韵”。例如,书写“人生百岁似流金”时,线条可偏温润,粗细变化平缓,营造“岁月沉淀”的静谧感;书写“先生自有回天力”时,线条可适当加粗,增加顿笔力度,尤其是“回天力”的“力”字,竖钩需写得刚劲挺拔,如“钢铁支柱”般极具支撑力,象征柯俊院士的学术担当。这种“线条质感的差异化处理”,让书法既饱含对院士的温情敬意,又传递出科学家的硬核力量,实现“情感与精神”的双重表达。
(三)章法布局:以“疏朗均衡”衬庄重,以“字重变化”显重点
章法布局需呼应诗句“庄重温情”的基调,采用“疏朗均衡”的整体风格,同时通过“字重变化”突出核心意象。字距与行距保持均匀,避免过于紧凑或松散,如“钢铁结构般规整有序”,体现学术的严谨性;落款可置于左侧下方,字体稍小,与主体诗句形成“主次分明”的布局,既符合传统书法审美,又彰显对院士的尊重。在字的大小与粗细上,可对“钢铁”“回天力”“举世尊”等关键词进行强化——例如,将“钢铁”二字写得稍重且宽,凸显其核心意象地位;将“举世尊”三字写得舒展大气,彰显国际影响力。这种布局既保证了整体的“庄重感”,又通过细节设计突出了诗句的核心精神,让书法作品成为“文字意境”的视觉延伸,使读者在欣赏笔墨之美的同时,更能深刻理解柯俊院士“钢铁般的人生”与“金子般的品格”。
从诗句的“意象构建”到书法的“笔墨表达”,张飙先生的创作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艺术”的完美融合。这首诗与对应的书法作品,不仅是对柯俊院士个人的礼赞,更成为“一生一事、矢志不渝”科学家精神的文化符号,让更多人通过笔墨,读懂老一辈科学家“以学科为家、以科学为命”的崇高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