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延迟的边界:中西女性艺术家与收藏家的对话”展览于今日美术馆2号馆2层开幕。本次展览由今日美术馆与北京西班牙文化中心塞万提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策展人晏燕、西班牙策展人罗西娜・戈麦斯-贝扎(Rosina Gómez-Baeza)与露西娅・伊巴拉(Lucía Ybarra)共同策划,汇集中西两国近30位女性艺术家的多元创作,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2月1日。

本次展览共展出44件作品,包括西班牙20位女性艺术家的20件作品,以及中国9位女性艺术家的24件作品,以期搭建跨文化交流的艺术桥梁。本次展览亦得到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北京西班牙文化中心塞万提斯学院、ALSA、 YGBART以及多位藏家的大力支持。

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晏燕女士

北京塞万提斯学院院长
伊莎贝尔·塞维拉lsabel Cervera女士

西班牙策展人露西娅·伊巴拉Lucia Ybarra女士

西班牙收藏家娜塔莉亚·耶拉Natalia Yera女士
展览以五大主题为线索,分别是——「热情与色彩」「诱惑」「大地母亲的召唤,物质的召唤」「肉体与灵魂」「科学的严谨」,通过这五条思考路径为大众提供一个开放的思考空间。
在展览语境下,艺术实践徘徊于材料、语言与身份的边缘地带。参展的中西女性艺术家以影像、雕塑、绘画与装置等形式回应五个主题概念,从形而上到身体性等多个维度构建一个开放而流动的对话场域。
1.感知无界
本次“延迟的边界”展览中,女性艺术家们通过艺术作品探讨身份的多维表达,并不刻意强调性别属性的存在,而是客观呈现个体在当代社会中的境遇与感知。她们以细腻的视角回观自我,打破传统分类的硬性束缚,在形式与内容之间构建无界的叙事。

「延迟的边界」展览现场
艺术的本质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跨越种种局限的多元实践。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女性艺术家创作者,在同一场域中平等发声,他们的作品在材料、媒介与表达方式上自由穿行。

「延迟的边界」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以女性主义价值表达为核心的开放性场域,更是一次旨在突破传统刻板性别边界和身份视野的艺术践行。观众所看到的不仅是艺术家的个人经验,更是普遍存在的人类情感与存在状态。

向京,《天堂》 玻璃钢着色 21 × 65 × 122 cm 2005

蔡锦,《美人蕉174》80 × 80cm 2001
2.消弭边界的 多元路径
“延迟的边界”通过五大主题展开一场关于“边界”的多维思辨,探索艺术表达中媒介、文化、感知与观念之间的复杂互动。

鞠婷,《深流050824》木板丙烯
186 × 186 × 9 cm 2024

蔡雅玲,《408柱香》 白棉布,香
120 × 120 cm 2015
「热情与色彩」单元主题作品中,西班牙的热烈奔放与中国禅意的内敛温润在此交汇,同时打破了地域与语言的边界;「诱惑」主题中艺术家将“诱惑”转化为批判性的对话,既揭示了关注产生的机制,也彰显了主体的能动性。

埃莱娜·布拉斯科,《景观上的景观》综合材料
300 × 230 × 20 cm 2012

陈卉,《恩戴米恩》布面油画 75 × 120 cm 2006
在「大地母亲的召唤,物质的召唤」主题中,女性创作者们通过与画布、毛线、泥土等材料的持续性对话,展开对生态、记忆与女性知识的追溯。

章燕紫,《许愿胶囊》 胶囊铝板
写着愿望的彩色纸条 尺寸可变 2018

姚清妹,《距舞》 影像 15' 48" 2021
「肉体与灵魂」部分作品在无声中挑战着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探究身体作为经验载体与精神隐喻的双重线索。打破了肉体与灵魂、正常与异常的二元对立。「科学的严谨」单元作品在逻辑与直觉之间构建桥梁,展现艺术与科学在方法论与认知层面的交汇。
3.在对话中 重构更多可能

玛贝尔·帕拉辛,《在高速公路上》
版次:1/5 11' 1998 — 1999
“延迟的边界”试图呈现的不止是一场静态的陈列,更是一个开放的对话场域。展览致力于构建一个生成性的交流空间,观众、艺术家、收藏家、策展人之间的界限被刻意模糊,形成多向度的互动网络。

吴笛笛,《目光的结构》布面油画 240 × 120 cm 2015

「延迟的边界」开幕式现场
依托展览内涵,今日美术馆还将举办系列对谈、工作坊等艺术活动,进一步拓展并释放艺术表达的边界。在这里,每位观众都能成为艺术表达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表达没有唯一答案,只有持续的提问与回应。在艺术家与观众的多元互动中,性别与政治的有形边界被打破和消解,艺术的可能性在开放与对话中被不断重构。

门楚·拉马斯 ,《奇美拉》布面油画
200 × 200 cm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