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组图)

铜奔马50年|从发现到命名马踏飞燕何以震惊世人(组图)

2019-09-06 11:12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甘肃酒泉丁家闸出土十六国时期墓葬壁画彩绘天马图

还有的学者对铜奔马的步伐进行了研究,铜奔马一蹄踏鸟背,另外三条蹄腾越于空中,同一侧的两条腿同时向一个方向腾起,这在一般马的奔跑中是看不到的,这种姿态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对侧步”,据传说大宛马是走对侧步的高手。因此,有人根据铜奔马显现的对侧步造型认为,铜奔马的原型来自西域的大宛。但是,还有人认为,铜奔马的外形不仅显示了大宛马快速稳定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蒙古马的一些特性,它的肌肉厚实,身体也略显粗壮,这说明它并不是纯种的大宛马。应是汉武帝当年引进大宛马后,跟蒙古马杂交,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马,把两种体形上不相同的马结合在了一起。

1977年,甘肃酒泉丁家闸的十六国时期墓葬壁画中又发现了彩绘的天马图,一匹绘有红鬃赤尾,腾空飞跃在翔云中的神马,与铜奔马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铜奔马出土时,考古人员就发现它的头部和背部残留有明显的彩绘痕迹。时光斗转星移过去了近两千年,色彩随着青铜表面的锈蚀而逐渐脱落,再也看不到那些描绘在铜奔马身上五彩缤纷的图案了,但是,今天人们仍然能在马的眼睛、口唇、牙齿等处隐约见到当时曾经描绘过的痕迹,并在其他铜马处见到奔马纹和云气纹的彩绘,铜奔马身上的彩绘如不脱落,可能也是这个样子。

铜马俑的命名争议颇多

关于铜奔马的命名和马蹄下的飞鸟,长期以来一直有着很多争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铜奔马”说。铜奔马的造型雄骏非凡,它昂首嘶鸣,马蹄腾空,作风驰电掣般的奔驰,因而,称为“铜奔马”。因为是由青铜制成,也称“青铜奔马”,这也是对这具铜马俑最早的称法;

二是“马踏飞燕”说。虽然“铜奔马”的称谓比较直观明了,但王毅同志认为这具铜马俑的精妙之处是其后蹄下踏一飞燕,仅以“奔马”名之,显然不足以表现其浪漫主义意境,因此,将其称为“马踏飞燕”,以表明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并得到了郭沫若先生的首肯,之后,这个名字就广泛地流传开了;

三是“马踏龙雀”说。针对“马踏飞燕”之说,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铜马俑所踏飞鸟,从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龙雀,因此认为应该是“马踏龙雀”或“马超龙雀”;

四是“飞燕骝”说,认为前面几种名称,看似有些道理,但细致品味便不难发现其中无一不带有明显的现代汉语构词特点。而“飞燕骝”这个名宁,无论从构词方式之严谨、还是切意之准确无一不符合汉代的特点。铜马足下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免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五是“天马”说。持此说法的人认为,龙雀是风神,即飞廉,这是神鸟,岂能是奔马所踏之物?东汉张衡的《东京赋》中有“铜雀蟠蜿,天马半汉。”之句,是称皇宫内龙雀、天马两件对应的铜制陈列品,因此,这具铜马俑就是“天马”。《汉·礼乐志》中《西极天马之歌》曾记载,“天马足踩浮云,身可腾空飞驰”,奔马踏着飞燕,正是迢游空中的“天马”形象。

六是“马神——天驷”说。与前几种说法一样,“天马”说也受到了置疑。有人提出:“天马”在汉代专指大宛汗血马及与此有关的宫内陈列品。东汉明帝为置飞廉(即铜制龙雀)、铜马(即铜制“大马”)于洛阳,曾亲自出行到西安迎取,甚至不惜下嫁宗室女子,或令大军征战,才求得汗血马,是谓“天马”,为此作《西极天马之歌》,为帝王祭天礼乐之一,以歌颂汉家天子的功德。无论“天马”是指真马还是铜马,都只是皇室威仪的象征,臣民不可能享用,武威东汉墓主张姓将军不可能例外。因此,这具铜马俑应是“马神——天驷”。“天驯”指的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即“天驷”,亦称“马祖神”。秦汉以前人们都祟“天驷”为“马神”,自商周以来,征战中都少不了骏马,汉武帝时更加重视养马,因而就产生了对马祖神的崇拜与祭祀。武威汉墓主人张姓将军生前率骑戍边,供奉马神,死后殉葬铜制马神,当是很自然的事情。

尘埃落定

对于这件铜马俑的名称,虽然以上种种说法都不无道理,但各种争议仍在继续,迄今为止始终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仍然称它为铜奔马或习惯的称马踏飞燕。

铜奔马是文物标本学的定名,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藏品定名的统一标准,历史文物定名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时代、款式、作者;特征、纹饰或颜色;类别、器形或用途。对于铜器,有铭文的以铭文为主。无铭文者,以其制作特点、出土地点或以纹饰为主。上世纪七十年代,省博组织出土文物赴北京故宫参加展览时,当时参加筹备展览的工作人员初仕宾(1984-1999年任省博馆长)按照考古学命名标准,根据器物的质地、形制,马风驰电掣般飞奔的形态特征,在送京文物档案上将这件文物登记为“铜奔马”。自北京展览时起,文物界开始使用铜奔马一名。铜奔马名称符合国家文物局关于历史文物定名标准,以后在甘肃省博物馆的入库登记卡、藏品档案、藏品总登记簿上名称均为“铜奔马”。1996年,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小组对一级文物藏品确认时对此名称也没有提出异议。

文物命名也是一个学术问题,文物在建档时命名一旦确定,除非存在明显错误,一般不做改动。铜奔马的名称已经使用了近50年,并被国际国内认可和接受,已成为享誉世界的文物明星。当然不可否认,“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现在使用的铜奔马名称并不影响社会各界对其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民间如何称呼都是允许的,社会各方均可参与研究,各抒己见,这样既可以为收藏单位准确命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有利于深入挖掘揭示文物内涵和价值。马踏飞燕是它最初的名字,这个名字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浪漫主义色彩,随着其造型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既被人们所接受,早已先入为主成为约定俗成的名字,虽然后来有学者认为定名不太准确,也提出了各种新的名称,但都没有被叫响,只有马踏飞燕这个名字由于在当时的传播和影响力极大,已经深深印刻在一代人的脑海里,所以至今依然被人们广泛称呼。

然而,不管最终采用哪个名称,这具铜马俑终将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高峰”,其大胆的想象和天才的铸造技能,为世界留下了一件罕见的艺术品。

铜奔马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这匹飞翔的马不仅是古代匠人的杰出之作,而且也成为了中国众多文物的代表,成为古老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

(本文转自甘肃省博物馆,文章原题为《国宝档案——铜奔马》)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