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科举“状元”们的书法如何?(组图)

科举“状元”们的书法如何?(组图)

2020-07-29 11:01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李小妤 ,王纯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南宋 张孝祥 柴沟帖 行书 纸本

33.5×38.7cm 上海博物馆藏

张孝祥和他的《柴沟帖》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爱国名臣。出生于明州鄞县桃源乡(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早年生活在鄞县,后随父张祁迁居安徽芜湖。张孝祥自幼天资过人,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是罕见的奇才。《宋史·张孝祥传》记载其:“年十六,领乡书。”可谓是开局顺利。绍兴二十四年,他的人生仿佛开了挂一样,一举夺得魁首。他的夺魁并不是巧合,在最后殿试的策论中,他写了一万四千言,文章酣畅淋漓,文采飞扬,不仅充满爱国激情,而且针砭时弊,令人耳目一新。字迹却是用“颜体”的正楷,这让人不得不叹服。

《宋史》记载:“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劄。”宋高宗曾说他“必将名世”;南宋朝诸多名家文人,也都对他的书法推崇有加。陆游说他的书法“为当时所贵重,锦囊玉轴,无家无之”;朱熹则说他“天资敏妙,文章政事皆过人远甚。其作字皆得古人用笔意”。

张孝祥书法广学各家所能,尤以“学颜”和“崇米”为著,一方面有颜真卿书法的遒劲雄伟,气势磅礴,一方面也有米芾书法的笔势奔放,秀拔清朗,其书法盛行于南宋,在书坛上颇有一定地位。

张孝祥受到当时的翰墨风气,尤其是高宗朝开启的对“二王”书风时风的回归,带动了书坛的活跃,促进了他的书学成长,使得他早在青年时期就享有书名。现在可见张孝祥书迹墨迹传世甚少,仅有七件墨迹作品,其中,《柴沟帖》应是其晚年书法风格的代表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张孝祥写给友人养正的一通信札。原文如下:

适闻驾已抵柴沟,肩舆甚迟,今遣鞍马往,亟加鞭为具,所怀万千,倂迟面禀,孝祥顿首再拜,养正兄。

此帖凡七行,共三十八字,尽管这封信札有些字如第二行行首三字已经残缺,但我们仍然可以知晓信中的内容。此帖在书写时的速度很快,虽随心所欲,但不逾规矩。结体独具特色,多方长形,多外长廓形,向四周扩散,清秀劲健。中宫收缩,中上部营造虚位,重心下坠,个性分明。从此也不难看出他对米芾书风的继承。此帖也有颜真卿的清雄伟岸之气,浑厚严谨,遒劲流畅,持重不浮,骨力内含。其用笔方圆兼之,以中锋为主,线条凝重俊逸,笔画粗细分明,一般横画轻竖画重,深得颜字以折带转、易方为圆的笔法。行间疏朗有致,一气呵成,如云鹤游天,给人以轻松、舒展之感。章法格局空旷寥廓,而浓密的字列在空阔的格局中像奔腾的黑马,一泻千里。行间段落在画面上拉开的距离间隔,且间隔错落有致,造成一种层次醒目的流动节奏,又给人以清明简淡的美感。同时他的大小错落随意赋形,在感觉上与米芾的《值雨帖》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马”、“往”、“为”、“具”等字,在学习米芾的收放同时变幻造型,奇特有趣,在整篇中表现出独特的特点,吸引眼球。

源流上这也证实了他既学颜又学米的风格取向,一方面有颜真卿书法的遒劲雄伟,气势磅礴,一方面也有米芾书法的笔势奔放,秀拔清朗,能够将颜体的质感厚重和米芾的结体共同嫁接在其中实属不易,在书法的创新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借鉴学习的意义。

张孝祥书法渊源甚广。总体而言,张孝祥各类书体皆通,而行草尤具飘逸奔放之势——这和他本身潇洒不羁的性格分不开,但同时,其字个体本身极具颜体的阳刚之美,力道遒劲,“观之者壮”,而力壮之下,却难掩其字清劲挺拔的英秀气质,正如“枯竹折松,驾雪凌霜”(曹勋《跋张安国草书》),可谓“笔力雄健,骨相奇伟,风格飘逸,气质清劲,并能自出新意”。可惜孝祥英年早逝,从其晚年代表作《柴沟帖》来看,其书风未能延续并走向成熟。正如朱熹所说:“若使其老寿,更加学力,当益奇伟。”他的书法盛行于南宋前期,在两宋书坛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