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林⻛眠背后的无名氏 天下谁人曾识君(组图)

林⻛眠背后的无名氏 天下谁人曾识君(组图)

2020-10-29 10:48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徐宗帅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追寻林风眠的数十年中,无名氏是位时常出现的故人。在林风眠一生的人际关系中,很难有人可以与无名氏比肩:从重庆时期、杭州时期、上海时期、香港时期,直至台岛时期,从未间断。作为文学家兼记者的他在不同时期,为林风眠留下为数不少的记载文字。然而在往后的半个多世纪,无名氏的评论,总是时常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连同林风眠本人,一起被打入另类,销声匿迹。何以如此?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刊发的林风眠研究者徐宗帅的此文,通过对无名氏的钩沉认为,无名氏既有记者的敏感,又有作家的勤劳,保留了“甚详”的日记,不同于一般小说家的想像与虚构,特别是与林风眠的交集,都是以亲历者出现, 比一般的回忆更加原汁原味。

在追寻林风眠的十几年中,无名氏是位时常出现的故人。

无名氏,1917年出生于南京,本名卜宁,又名卜乃夫,笔名无名氏。学历不高,自学成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并从事记者生涯。四十年代出版的《北极风景画》与《塔里的女人》,风靡一时,并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五 十年代之后,经历过下放劳动、入狱、平反,1980年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其兄卜少夫为港台著名报人,1982年12月赴香港探亲,次年转至台湾定居。2002年10月11日病逝台北。

无名氏

初期,曾为无名氏关于林风眠的文字惊喜,但两位师长的话,让人冷静了下来。长期致力于林风眠研究的朱朴先生说,在八十年代为编写林风眠年谱,曾引用过一些无名氏的文字,但请林风眠过目时,都被删得一 干二净。另一位艺评家则认为,无名氏是小说家,浮想联翩,虚构描述,一不小心就会失真,容易以讹传讹,以无名氏的文字定义林风眠并不适宜。

沉淀多年之后,再读无名氏,冷静中又激动起来。其间为林风眠走过一些地方,碰到一些事情,遇上一些人物,无名氏已不再陌生。

无名氏与林风眠关系,不论是交往时间长短、密切程度,或是认知评论,都可得到明证。

从重庆时期、杭州时期、上海时期、香港时期,直至台湾时期,从未间断, 在林风眠一生的人际关系中,很难有人可以与无名氏比肩。

无名氏才华横溢,激情似火,又对绘画艺术情有独钟。一九三六年,在南京的全国美展上,第一次看到林风眠参展的《猫头鹰》,当时还不以为然。七年之后,在西安,经画家赵春翔的推崇,无名氏成了林风眠的敬仰者。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七日下午,无名氏在重庆南岸大佛段探访了林风眠。这次历史性的晤面开始了彼此的友谊,并且延续终生。

一九四六年夏天,无名氏在杭州玉泉林宅第一次系统地观赏了林风眠的大批新画,充满鲜活线条、色彩与构图的作品,立即将无名氏引进了林风眠深邃的艺术天地。

自一九四七至一九五零年年底,有三四年,在杭州西湖畔,作为邻居,无名氏与林风眠“几乎每周必聚会一二次,海阔天空畅叙个半日”。 “三年半中,谈过一百七八十次”。

一九五一年林风眠离开杭州学校迁居上海之后,无名氏仍然不断前往探望,欣赏新作,直至一九六七年春夏,在严密监视之下,还见了一面。当时林风眠的情绪表露,终生难忘,无名氏为此还写了《东方米开朗琪罗在兽笼中》。

一九八二年,无名氏由大陆赴香港,林风眠在香港已息交绝游,但一听无名氏出现,思念老友,即打电话,邀无名氏在九龙醉红楼午餐。

一九八九年,林风眠在台北办画展的百忙之中还到处找无名氏,约在丽都饭店共进早餐,表示这次时间太仓促,将来拟悄悄秘密来台湾小住两月,再找老友长谈。 

一九九一年三月,林风眠赴台湾领取文建会的“国家文艺奖”会上,无名氏紧 握林风眠的手,连声道贺:“林公,你真伟大!你真伟大!”

当年八月十二日林风眠在香港逝世,这成了友情的绝响。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