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浅聊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当代诠释(组图)

浅聊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当代诠释(组图)

2021-03-29 11:14 文章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mszb2021022000006v01b004_副本

在此次采访中,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年画创研人员杜洋,向记者讲述了桃花坞年画的渊源背景。中国木刻画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画像石,第一幅木刻画即唐时《金刚般若经》。而年画的历史则可追溯到魏晋时期,从木雕图腾发展到图绘桃符,到了宋代与印刷术对接,渐渐形成各地的流派,形式和内容也日趋丰富。明末清初,苏州年画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到了康乾盛世之时,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成为了南方年画的中心。那时候的作品非常精细、题材丰富,特别是与当地民俗风俗紧密联系,有表现园林的(狮子林、拙政园等)、有体现戏曲故事的、有展现苏州当地风貌的作品(《姑苏万年桥图》、《山塘普济桥中秋夜月》);也有人们祈求幸福美好祝愿等题材,比如福字、寿字等加入了苏州特色的图案,当然门神也是一大特色。”她补充说道,“风格主要是受了文人画的影响,唐伯虎、明四家、吴门画派的花鸟鱼虫,仇英等名家均参与创作。”

,桃花坞年画并不是常见的“大红大绿”的一类,而是会有非常雅致的色调,像清供的花瓶《花开富贵》,色调渐变、颇有讲究。同时受到西画的影响,使得原本平面的画面显得更加立体。这一盛世时期,美学界便将苏州桃花坞年画誉为“姑苏版”,也是苏州年画鼎盛时期的代表。它以木版雕刻,用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法印刷,制作工艺复杂,极为考究。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独特而又高超的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果蔬、风景名胜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

在交流间隙,杜洋还向记者展现了制作过程的两个片段——雕刻和印刷。了解版画的人一定知道,版画不是画出来的,是制作出来的,画稿只是第一步,就套色木刻来说,从画稿到雕刻、再到印刷,大概花费两个月的时间,而每一步都得细心严谨,艺术与技术必须高度融合,考验逻辑又考验功力。

年画用途随着历史更新发生了重大变化,参与创作和生产者大大萎缩,但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装饰家庭、办公休闲场所以及收藏类年画,正在走俏市场。老一辈传承人手里的宝贵工艺技巧,亟待传承,新生代从业者需要更多的磨练和提高;传统元素要走出固有的模式,与时代精神对接。她表示,“由于技法的失传,我们现在也在做一些研究性的恢复,以现在的工艺手法,挖掘以前的工艺,加以改良,在当下呈现。希望在我们这一代,能利用年画元素,创作出新生代的木版年画,让它有很好的传承。”

桃花坞年画对浮世绘影响几何

桃花坞年画广泛流传于江南乃至全国,曾远渡重洋影响日本浮世绘艺术,闻名海内外的“姑苏版”即是实证,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著名博物馆、美术馆均珍藏早期作品,被海外媒体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