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方建勋:拿起毛笔就拥有了独立空间(组图)

方建勋:拿起毛笔就拥有了独立空间(组图)

2023-11-16 12:28 文章来源:北青热点  作者:王勉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方建勋篆刻作品

师从朱良志,艺术表现渐渐安静温润

从杭州师范毕业后,方建勋做了一名乡村教师——整个学校就一位老师的那种。“我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教美术和体育,当然不会让书法课缺席。”但不久后,做老师使他产生了进一步提升自己书法技艺的想法,于是他到南京艺术学院读书法专业。

南京艺术学院除了书法,篆刻也是必修课程。所以南艺求学期间,方建勋大量的时间是放在创作上面,从此慢慢走到书法圈中,成为一个擅长书法和篆刻创作的书者。方建勋说,这真的要感谢导师黄惇先生,他是一个对“二王”传统有深入研究的书法家,在他的指导下我真正领略到了中国书法的精微之妙。

师从黄惇教授读完硕士后,方建勋在苏州工作了一段时间,这期间他偶然读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一系列研究中国艺术的美学著作,不自禁地陶醉于朱良志唯美的文字,其中对中国艺术精髓的准确阐述也让他佩服之至。他想见一见朱良志老师,同时萌生了投考其博士的愿望。

想见朱老师,方建勋采取的方式有些“冒昧”,他手书一封信,寄到北大哲学系,朱良志老师收,信上留下了自己的EMAIL地址。令他惊喜的是,朱教授回了邮件,同时约见了他,然后方建勋就在北大静园的四院哲学系二层那间小小的美学教研室里,和朱良志老师碰了面。

朱良志鼓励方建勋报考自己的博士,并告诉他,如果艺术只顾埋头于实践,到一定境界未必能再向前突破,而一旦拓宽自己的心胸和学养,提升了综合能力,艺术创作则会越来越好。

可是北大考博英语的难度极大,方建勋的英语并不好,所以一考就考了三次。他记得,第一次考,虽然外语没考过,但中国哲学考得挺好,“朱老师说你虽然不是中国哲学专业出身,但这一科比很多人考得都好。”方建勋听了很有动力。终于如愿以偿考取那年,方建勋35岁。

朱良志的专题课,讲《庄子》,讲《诗经》,讲《坛经》,都极其深入,而且视角独特,这对方建勋的学术体系构建很有帮助。他尤其记忆深刻的是朱老师讲《诗经》,其中一讲谈到青春气息,他在心中大以为然。在方建勋心目中,朱良志是温润如玉的传统文人,是非常纯粹的学者。在老师的熏陶之下,方建勋的艺术表现也渐渐沉静温润下来。方建勋的硕士论文做的是书法研究,博士论文做了篆刻美学研究,朱老师认为篆刻美学尤其具有开创意义,因为相对来说之前做印章历史的人比较多,做印章美学的很少见。

在南艺时,方建勋即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教书法获得生活费,毕业后以书法教育为业。到北京后,他参与发起和创立了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这些教学经历加在一起粗略算算,他面对面教过书法的学生,应该已经超过了1万人。如今北大校友书画协会有4000+的人通过各种形式和他学习过书法。

早课坚持了30多年

方建勋在杭州时十五六岁,那时就开始做早课。早上起来写字,变成了他的一个生活习惯坚持了下来,至今已有30多年。他说自己夏天4点起床,秋冬天5点起,早课时间短则一个半小时,长则两三个小时。

“早上特别安静,一觉醒来,头脑好像洗过一遍,很轻松,这时候写出来的字跟下午写的就不太一样,更干净透亮。下午犯困时写的总有点软绵绵的萎靡。”

方建勋的早课主要是写字,他也爱篆刻,但担心刻刀的声音吵人。

早课临帖,不局限于某碑某帖。有时他会持续一两个月写一个帖,比如前一段时间他专门学习王羲之的行书《圣教序》,写一段停一段,再拿起来,感觉又不一样了。他想干脆留下个成果,于是选了一幅10米长绢来写,每天写一段,就是一幅作品。最近他又特别喜欢商周的金文,写了几本金文小品册页。有时早课则是把“篆隶楷行草”全部写一遍。还有时备课准备楷书,又把十来种楷书放在一起,每种都写上一段。他感觉近来的早课临帖越来越进入随心所欲的状态,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他曾经做过一个展览,展览名字就叫《早课》。

“现在我觉得临帖真的是特别开心快乐的一件事情。回顾起来,初学书法时的快乐跟现在的不一样,最初是一种强烈兴趣得到满足的快乐,跟范本接近了一些,就觉得有一点本事了。现在是拿起毛笔就满心欢喜。”

方建勋也问选课学生的临帖感受,学生们也和方老师袒露心声:“他们说学业压力很大,但每当拿起毛笔,在宿舍的小桌子上、在灯光下写几行,就会感到开心。所以我想,他们那安安静静的一刹那,就是静下心来面对古人,拥有了一个自己的独立空间。”方建勋说。

方建勋喜欢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的一句话: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要临帖也要有自己的探索,所以他至今仍坚持临帖,但这是在不停地探索边界,也可以叫创造性临帖。

方建勋说,在创造性临帖的过程中,实际上在不停地汲取古代书法家的营养,把古人之才化由自己所用,他越发明确:“书法学习很奇妙,临帖不是在copy,它有着非常大的自由度,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临帖一方面是学古人,一方面其实是不停地在发现自己。在临帖过程中,你跟范本之间会慢慢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有可能就是你未来的书法特色。临帖其实是为了学习书法的共性法则。”

再进一步说,“临帖可以从古代书法家那里学到很多能力,自身结构造型的能力,控笔的能力,都可以借助临帖获得。当这种能力逐渐强大的时候,范本就是一个供书者自由发挥的素材了。”

方建勋认为,如果长期不临帖,很容易落到纯粹的自我中去,“我几天不临帖,会有一种‘书法天地’变窄的感觉,写起字来没有办法左右逢源,创造的灵感也没那么活跃了。”从这点上说,几千年的书法史,那么多好的碑帖,都是激发书者创作灵感的来源,失去它,只沉浸于自我当中,创造力反而会弱化。“即使同一个碑帖,随着人生阅历不同,也会有不同的体会。”

但方建勋不要求学生做早课,因为能做到的人不多,生活习惯的养成还是要靠自己。他自己的孩子,“我也想让他做早课,但他坚持不了。”从幼儿园起,方建勋监督孩子学习书法。

他给孩子用的是网上淘来的日课纸,要求孩子坚持每天写一页楷书,特别是寒暑假。这听起来很像当年他的父亲对他。

“我先给他示范,他就照着我的去写。有一次他参加比赛获了二等奖,他也很开心。”现在孩子六年级,多年的熏陶,使他不仅知道书法史上的不少知识,对书法的审美也很入门道,有一天他对方建勋说:“爸爸,我觉得那个字写得很俗,是不是?”方建勋看看说:“嗯,确实很俗。”

方建勋现在只是觉得时间不够,很想多多地写。因为他自觉无论用笔、结构还是章法能力都熟能生巧,可以当做素材去与古人对话了,“那种快乐,特别的美。”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