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书法 > 好古不误求新—陈初生书法作品欣赏

好古不误求新—陈初生书法作品欣赏

2009-04-16 10:38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书法家近影

   书法家简介:陈初生,1946年生于湖南涟源。师从容庚、商承祚教授治古文字学,兼习书法。现为暨南大学艺术中心主任、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金文常用字典》、《商周古文字读本》(合作)、《陈初生书法选》及论文多篇。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中国新闻出版署首届辞书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书法奖,2000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会员称号。诸体皆能,尤擅篆隶,书风典雅淳厚,饶有金石气、书卷气,是一位学者型书家。

 

 

 

 

 

 

好古不误求新

                                 ——陈初生的书法理论

   陈初生1946年出生于湖南省涟源市,现为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暨南大学中国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他196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在校受到章太炎的再传弟子、书法家刘赜的呕心栽培。1981年他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古文字学研究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在校他遇到了两位名导师——容庚与商承祚,耳濡目染,受益匪浅。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得到了导师“做人做学问都要走正道”、“以余事临池,不争名于市”的教诲。

   陈初生经历中最让人叹服的,也最能体现其学识水平的是他于1986年完成的65万字的手写巨著——《金文常用字典》。他在其导师容庚所著《金文编》的基础上,仅用7个月时间完成编纂,然后又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该书的誊写,其深厚的积累可见一斑。

   作为一位古文字研究工作者,陈初生认为,电脑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汉字输入法的解决使中国的汉字能跟上世界的发展潮流,利于与世界沟通;从汉字的艺术角度讲,书法的应用性与艺术性在以前都是互相依存,而现在书法的艺术功能更加突出了,已成为专门的学科,这也是时代的进步。

   对于现今的流行书风,陈初生也有自己的主张。他说:“我不想‘吃掉’它,它也别想‘吃掉’我,历史是会作出公正评价的;京剧是京剧,地方戏是地方戏,流行歌是流行歌,艺术的道路千万条,但一定要‘取法乎上’。”对于现今流行书风中多行草书体的现象,他认为,正书与行草书本身不存在水平的高与低,且其各有规范,不应以书体的种类来品评;一个人要学好书法,至少要有一个正书的根底,因为正书的法度森严,可以从中学到平衡的能力;任何高起点的艺术都是很讲究平衡的,孙过庭《书谱》中就有“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的说法,将平正视为呆板是不对的;中国书法艺术是独特的民族艺术,用西方的美学观点来对其讲行评价并不都有效,不能以为越靠近西方就越好,譬如国粹京剧,如果它脱离了西皮、二黄这些基本的东西,那么它就不是京剧了,一定要分清哪是主流,哪是支流。有人认为凡是古代的都是好的,陈初生是不赞成的。他曾说,如几张楼兰残纸,可能是当时的柴火帐什么的,它有其考古方面的价值,但艺术价值则不一定高;任何时代,高科技、高艺术都是掌握在知识者手里的,不能简单地将古代的东西都崇为艺术上品;文化是多方位的,各种艺术营养都要吸收、综合;书法工作者要多读史,因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伟大的经过历史检验的书法艺术大家,读后就会发现他们的个人风格不是“做”出来的,个人的修养与书法是有联系的。

   书法是需要严谨和探索精神的。陈初生给自己书法的定位是师法商、周、秦三代,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常有一枚“我师三代”的印。陈初生于篆、隶、楷、行、草各体皆攻,且均有相当高的水平,但他对自己的书法有“最有功力的是金文,最有自己特色的是秦隶”之评,当是一语中的。众所周知,作金文是要有深厚的文字学知识和书法功力修养的,曹宝麟称其篆书“盖浸淫古,而浑穆自见,如盐着水,似金出冶,非浮薄浅末所能妄拟也”。他对创作决不马虎,每个字的来由都要进行考证,然后才提笔书写。古人论印有“篆不配不刻”之语,这种严谨在陈初生的书法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在得到马王堆、睡虎地等地出土古隶文字后,他觉得它们既有篆之结构,又有隶之笔意,变化多,相对篆书要活泼,相对汉隶要古雅,于是一连研读了几个星期。有时他禁不住提笔信手写点什么,再翻秦隶资料一对照,竟发现自己随手所出的一些字竟与秦(古)隶暗合,心中不免一阵惊喜和畅快,于是就坚持下来了,开始了古隶的创作。他在研读古隶作品时取其意,而在创作时强其风神,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作者:李哲)
 

 

 

 

 

 

 

(责任编辑海星)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