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刘玉来:石桥书画随想

刘玉来:石桥书画随想

2015-05-11 17:36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刘玉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其四十五,昔年余曾苦恼于个人之面貌无成,于是发誓五年杜绝看一切时人展览,日日倘徉于燕山村落之中,察烟云变化,山岭气韵,流水神采,树木形态,屋宇桥梁设置,山人面貌等等。前二年,归来或吟咏古人山水诗,或思考燕山特征神韵,但画一石一水一木:或焚香默坐习书;经二年之体悟,头脑中为燕山村民借山水建和乐家园所感,于是乃思,古诗有田园一派,是田园为美好境界也。今日之山村美好不减于古,乃今日之山园也。于是决定创立新山园风貌,后三年主要致力于此矣。

其四十六,考京剧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但凡听觉正常者,即使不懂戏,也都能将其分辨出;即使不懂表演,也能从其举手投足表演动态对他们加以分辨。其因只是他们都能于京剧基本表现特征前提下,突出个人之特点也。其特点鲜明到鹤立鸡群、虎在羊群,虽依然具禽、兽总体特征,然却具备足以形成独家面貌之特征。绘画风格亦当如是也。有吾之笔墨、吾之构图、吾之表象形式、吾之精气神,方能形成独立面貌也。

其四十三,昔年鲁迅先生在提到借鉴时主张“拿来主义”,同时其指出拿来为吾所用时必须注意选择那些于我有益者。针对国画借鉴西法吾今复加条件一:不能改变中国画笔墨之原则。夫自欧风东渐始,于今已百有余年,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林风眠辈提出以西画改造中国画,以期矫枉复古风气,观其作,无笔无墨,乃西画中作也,即于宣纸上作西方彩墨画,言之为西方彩墨宣纸画可也。此辈非借鉴也,类当年日本政府改造日本人体质鼓励女人与欧洲人野合也。是法结果是随体质之更变,人种已非。倘吾辈伏首风眠,国画有变种之危也。后徐悲鸿较为折中,采取中画西作,强调透视,光线。悲鸿乃传统画出身,笔墨功底较深,依此作画自有别开生面之妙。而其尾随者则唯凭应物象形遮笔墨之不足矣。况就国画用焦点透视言之,因逼肖自然,久观如览摄影,意趣全无,且作长卷弊病显矣。请将古长卷与今长卷比较自明也。又光线入画,亦应适当拿来,不可于摄影后一步一趋,。盖于今国画界以上两家之余续主盟,且有欲演欲烈之态势。呜呼,诚如严羽所言:“入门须正,……路头一差,愈鹜愈远”矣。

其四十四,学画最好同时学诗,且最好学古诗。好处有二:作诗时之构思大多运用形象思维,与绘画相同,为此对绘画构思有辅助之作用。譬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作者构思遣词之时头脑中必先有此形象,故而作诗对训练头脑之形象思维能力益处颇大。且国画无论山水、人物、花鸟皆讲求诗、书、画一体,倘就内容题诗自会增添画之意趣。请看近人郑午昌《樱笋图》题诗道:“樱红笋白近清明,风物山园最动情。戎马连年归不得,旅窗愁听卖花声”。倘无有题诗,览者披图只能当一般静物观,画家情感岂能如此明朗。元明以来画上自题诗已蔚然成风气,近五十年来因古诗呈式微态,故画家大多不会赋诗,而非不愿题诗也。诗除可点名题意外,尚可助观者就画展开联想。古诗言简意赅适合题诗,现体诗非不能,唯乏凝练,倘言简意赅亦可。

其四十五,北宋崇尚写实,无论花鸟还是山水人物都接近实体。然宋人之写实与西画之写实有其原则之不同。一是散点透视,一是随类赋彩。夫艺术与客观实体应拉开一定之距离,运用夸张,变形手法,而散点透视之结果,即是使物体形态得到了一定变形,随类赋彩乃从色彩上变形。宋人尚讲笔墨形式美,并不将其单一视为一表现手段。郭熙、范宽、李成、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等名家及一般画家之作品对于笔墨形式美形成了一种共识。如郭熙即云:“笔迹不混成谓之疏,疏则无真意;墨色不滋润谓之枯,枯则无生意”。看来笔墨形成的外在形式美已为北宋画家们认识和运用。故看范宽之《蹊山行旅》、郭熙之《早春图》,除应远看其图势之恢弘雄壮美,尚应注意于近处欣赏树、石、山坚挺、雄强、滋润、魅力十足之用笔也。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