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中国画名家行邀请展将在浙江举行(图)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中国画名家行邀请展将在浙江举行(图)

2015-05-15 15:32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展览前言】

金华是一方灵秀之地,古称" 婺州",李清照有诗"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令人遐想千年;"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的学术影响亦 由此发端;贯休、黄宾虹大家和近代画坛名家张书旂、吴茀之等均出于此。金华又是经典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先生的故乡。今天,在这一方既不缺乏 诗人、学者,也不缺乏画家的土地上,举办"中国画名家行作品邀请展",暗示着画家对绘画本体追本溯源上的一种态度。

今年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画家与普通人一样,由忧国走向爱国。从广义上理解,坚守和发扬国粹,维护学术良知和底线,用画家的思想、笔墨抒发心中的情感, 都是爱国的体现。事实也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自信,首先是精神的强大、自信,而画家的一份担当和良知,就是精神的组成部分。因此,当下的画家,面 对的绝不仅仅是一张宣纸、一池松烟、一管毛笔,它恐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可以这样说,真正意义上的画家应该在于唐代王维"以诗入画"的概念提出之后,由于一大批文人、士夫介入到绘画中来,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等等文人对文人画 的推动,影响深远。因不为形役,因主张自我,这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家"。"家"与工、匠不同,也与画师有异,工、匠更接近于技术层面的经验累积,画师又 过于职业化,有自设樊篱的嫌疑,而画家则带有文化层面的自觉性。当下"画家"的泛滥,主要缘于大众乃至业内对国画本体的认知缺乏一致性,因此中国画带着娱 乐、游戏的态度以市井化的状态充斥着大多数的视觉空间中,使人无所适从。

依此而论,今天在浙江金华举办"中国画名家行作品邀请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表达了策展人和画家对当下中国画创作的一种态度,并通过笔墨来构架画家心中 的那方净土,彰显所邀画家对中国画传统的敬畏之心。"敬畏"二字,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它虽无法量化,却能在点线、墨彩之间,隐隐感知到。此次所 邀画家,均在全国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个人风格鲜明,性格更迥然不同。让一群有个性的人,用他们的作品,在同一个平台上最大限度地诠释自身的艺术观 点,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碰撞、吸收、融合乃至坚守,都是这一台戏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过程必然十分精彩,甚至可以感觉到碰撞时的火花、交融时的体温。 这既是一场奔放与精微、突破与重组、小桥流水与大江东去并存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画家对"画家"称谓的自我定位。同时也是一次官方与民间、北方与南方、学 术与市场多重组合的有效尝试过程,让"艺术"回归到艺术,让艺术成就艺术品。

一城青葱,八婺风流。在这样一个美丽而充满无限生机的季节里,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期望、去畅想……(文/吴建明)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