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宋瓷艺术的复原与传承(图)

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宋瓷艺术的复原与传承(图)

2015-09-29 10:46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南宋官窑青瓷花瓣碗

南宋官窑青瓷花瓣碗

境界——艺术的至高追求

艺术创造是在手与造化、心源与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某种程度上,陶艺又是触摸的艺术,胎体轮廓、涌动的形体凹凸皆因手的参与而生。艺术家面对大自然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情思起伏,最终将其化做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得心应手的挥洒。宋代陶瓷就是在这种美学哲思中由实用走向艺术,推动并引导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从而进入更高的美学境界。

同其他中国艺术一样,中国陶瓷艺术也讲求气韵生动。陶瓷作为民族文化形态的集成,透过其器形、装饰、胎釉,可以品味其美学价值,阅读其文化承载。瓷面是“意”,通过纹饰、釉色等体现气韵;瓷质是“境”,通过器形、质感等展现核心内涵,展现内敛之美。

仿古非造假,宋瓷复原追求的是古瓷的境界。汝窑作为官窑,以其天青釉色坐拥儒雅高贵,成为宫中供品。石灰胎体取代香灰胎体后,如凝脂般的内敛品质一扫玻璃釉的虚浮。青色的幽玄和内敛,暗合自然含蓄质朴的审美观。今日汝窑执著于改进传统的釉料添加技艺,探索胎体素烧多次施釉技术,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恰到好处,仿品逼真,无论造型、线条还是装饰,都透着灵气和美妙。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当下的陶瓷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始终在探寻,以期创造“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手端”的神奇。他们一方面丰富刻、划、印、镂、堆塑等传统装饰技法,实现飞动之趣,同时手、脑、心合一,借助现代工艺设备,掌控火候极致,使窑变可控,终达物我两相融合的境界。

宋瓷这一中国古老的艺术,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完整的技术语言,穿越时空而异彩焕发。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关注陶瓷艺术,大批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投身创作实践,表现出不容低估的潜力。毋庸讳言,陶瓷摹仿创新的误区亦不鲜见。主要问题在于:其一,传统根基不深,营养不良又急功近利,作品型制缺少气韵格调,艺术处理主次失当;其二,作品特质弱化,母体基因丢失。陶瓷创作可师古拓今,让传统与当代文化精神融合,但在借西济东或从姊妹艺术、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时,不能脱离基本艺术规律,割裂传统;其三,忽视写意精神,作品装饰构图欠缺和谐之美,有些作品过分拘泥于自然物态的秩序,纹样的穿插、缠绕、散点和连续等难以体现艺术家的立意要求。

汝窑之浑厚,官窑之古朴,哥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定窑之纯净,在艺术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正是今日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寂寞无闻的千百次锤炼、坚持不懈的文化追寻,曾经的宫廷重器、奢华之色,才成为了眼前触手可及的风景。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