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李说当然671期)揭秘日本养生

(李说当然671期)揭秘日本养生

2015-12-08 01:27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51208.jpg

 

论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我一直推崇日本这个国度。自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传到日本,都呈现了传承、扎根、和发展。所以日本人从古代到现在,养生意识都非常强。特别是在二战以后,日本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日本人怀里揣着冷饭团,喝着生酱油,创造出一个经济的强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全世界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普遍矮小体弱的日本人意识到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所以民间对养生的重视,是跑在了中国的前面。日本政府也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对国民提出:“加强运动,达到热能的平衡”、“养成户外活动的习惯”、“充分活动身体,进行合适的运动”等等,强烈的健身意识成为日本人长寿的重要基础。时至今日,很多日本的老人家,都喜欢健走运动,有一项统计,在日本,三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每日健走。你如果到日本,也能看见健走中的老人,健走已经在人们生活中从“追求健康”转变为“乐在其中”除了运动之外,已经成为了一种养生的习惯。


20151208a.jpg

 

日本人长寿秘诀同时也有饮食营养均衡的原因。日本人注重食物的新鲜,饮食也清淡。吃饭的时候,饭菜的特色。食物种类多,但是数量少。日本饮食精细,均是鱼、肉、蔬菜、豆类、水果和米面,都用小碟、小碗盛装的,花样繁多。其实,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每顿饭虽然吃得不多,但能保障摄入多种营养成分。种种生活习惯,基本都是面向着健康和养生。

 

今天我见了在日本养生业界负有重名的稻田昭夫先生,所以请教起日本养生现状。在我心目中,日本养生已经在世界范围成为一枝独秀的标杆,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通过交谈,发现并非如此,多少给我带来一点落差。我与稻田先生的谈话中,他们定义的养生,更多是在医疗过程中的一个辅助,也就是在人患病就医时,通过养生来加速病愈、恢复健康。这与中国文化定义下的养生是有者本质上的区别。


20151208b.jpg

 

《黄帝内经》讲生命有五个阶段:生、长、壮、老、已。也就是说,人出生之后,就会自然经历成长阶段、强壮阶段、衰老阶段,最后走向死亡;这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衰老阶段是人生的转捩点,因为从此身体的机能开始走下坡,并因此产生疾病,疾病会不断的恶化,愈来愈严重。养生的目标就是强健身体、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增长寿命,可以穿插在人生五个阶段的任何一个阶段。人体工程学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在民俗、民习和民风中,采集传统的养生秘方,让健康的人更健康,让所有的人能提升体质、减少疾病、延缓衰老、增长寿命并且提高生活质量。如果用于治病,治的一定是未病。所以,究竟是治已病还是治未病,这可能就是中日两国在养生上的分野。

 

从民间医药上来看,日本主要是用汉方,以传统药材和营养来的提升健康。但人体工程学在传统中医的治疗下,在饮食上也总结出大量的配合手段,是按照地域、体质对应食品的节气、食品的阴阳属性。

 

日本人的寿命冠于世界之首,但日本社会也所呈现出很多新的城市病,比如,因为上下楼梯太多,造成了腿关节出问题,中轴不稳定,另外如背包造成中轴不正的问题,在车上看书的问题,低头看手机以及睡姿造成女性卵巢问题等等。20年前,我在东京,发现无数女孩子流行穿鞋跟特别高的鞋子,好像叫什么松高鞋吧,当时蔚然成风,我发现了这种现象,就在日本的媒体上提出警告:不仅会穿坏一代人的身体,同时会拖跨日本的国运!我的警示获得日本社会普遍的赞同。今天,我看到日本的新城市病,依然要我呼吁,必须立即正视这种现象,保持你的中轴,当日本人身体上的中轴不正的时候,其国运也会倾斜,走向下坡路。

 

在中国文化下,有着成千上万种的养生秘笈,在民俗、民习和民风中,养生之法俯拾皆是,中国的道教更是养生术的一大宝库,人体工程学就是从浩如烟海的秘笈、法门中,精选了适合今天人生活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同时又创造了“非物质养生”之法。

 

当我了解到日本养生不外乎在西方医学的检验之下的医疗辅助手段,多少有些心寒。不仅让我觉得中国养生在海外有着无限的应用空间,更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告诉稻田昭夫先生,日本国民的养生习惯是世界第一流的,但日本专业的养生业,可能尚有提升的空间。人体工程学的养生,更关注在每个人平时生活中,不仅是提升体质、减少疾病、延缓衰老、增长寿命。同时能预测人体的已病及未病。并且将预测的目标扩展到以地域、习性、生肖、星座等方方面面。根据精准的预测,再提出个性独特的养生方案,从而形成当代系统化的养生之方。

 

李建军写于日本东京

2015年12月7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