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受难为题的三张习作》
三联画是基督教艺术中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用三幅画讲述一个宗教故事。现代摄影技术也采用这种形式,以表现动态的瞬间呈相。培根则致力于打破这种线性的叙事方式,希望观众能自由地选择观赏的起点和终点。《三张习作》概括了培根最迷恋的主题,包括超现实主义、尤其是毕加索的和他对十字架和希腊复仇女神的诠释。当《三张习作》在1945年第一次展出的时候,引起了一场轰动,从而使他成为战后最著名画家之一。
十字架受难在欧洲艺术中占有如此悠远的历史,就好比水墨画中的山水或四君子,对培根而言,它就是一个有利的工具,一个传达表意但无需的框架和媒介,可以让人习惯性地留意、崇敬、观想,哪怕已经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内容。培根曾在访谈中谈到,画十字架受难几乎像是在画自画像,因为他需要面对那些被绘画对象激起的最深处的私人情感和感受。因此他会开膛剖肚的野兽和十字架主题并列。在他看来,我们是作为物体的肉,我们也可能是野兽。把身体用这种方式呈现有点像照X光,都是用新的方式看待身体。
在被问及自己为什么画了那么多十字架受难主题的绘画时,培根答道:“我一直被屠宰场的图片感动,对我来说,屠宰场和十字架受难的意义是相同的。那些特别的照片,动物在被屠杀之前,那些死亡的气息。”他认为从那些照片里的动物是知道他们的命运的,将由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它们,它们也尽可能的想要逃脱。他觉得摄影师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才拍摄那些照片的,对他而言,这些原因和十字架受难的主题是一样的。对有宗教信仰的基督徒来说,钉十字架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但培根作为一个无信仰者,认为钉十字架就是人对另一个人的行为。
培根当然知道这幅画在基督教文化的传统中的意义,它代表了欧洲文明的一种轴心。正因为这幅画的地位,许多画家都画过类似主题,培根也刻意继承了这样一种古典的框架,而在框架中恣意挥洒了全然不同的色彩。
培根的另一幅成名作是《基于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Study after Velázquez's Portrait of Pope Innocent X),是对古典大师、十七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Diego Velázquez 1599-1660)的现代诠释:原本坐在宝座上的教皇被放置和囚禁在舞台上,尖叫的脸被纵向的金色线条模糊。这样的宗教题材,很容易让人猜想他是不是想以现代方式复兴宗教艺术。但事实上,培根本人在采访中曾表示他的宗教题材画作根本和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培根甚至没有看过原作,只是非常喜欢那些翻拍的照片。而纵向的线条则受电视机节目的影响。换言之,培根最开始就是被现代技术对一副经典的宗教作品的复制而吸引,也用他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复制和创作。他购买了大量关于这幅画的书籍,因“它就是萦绕不去”,而且“在我的内心身处激发了非常深切的情感,也打开了不同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