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考古:填补文明的空白(组图)

考古:填补文明的空白(组图)

2018-06-13 11:15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韵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6年12月航拍的河南新砦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新华社发

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有了总体性认识,用考古资料明确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发展从多元到一体的路线。5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表示,此项工程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中非常重要的空白。

明确“多元一体”的发展路线

距今6000年前,在中原、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出现社会的分化。比如,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东山村遗址,发现了高等级大墓和小型墓葬共存、分区埋葬的现象。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留根说:“东山村崧泽文化早中期大墓,发现多件石钺、石锛等仪仗武器,显示墓主人生前拥有非凡的权威。”可见近6000年前苏州地区已出现了贫富分化和尊卑贵贱。

从距今5000年至距今3800年左右,各地陆续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步入了文明。赵辉总结说:“这种诸多地方文明并立的现象与传说中所描述的‘天下万国’‘天下万邦’的情景相吻合,所以我们借用这个意境,把这个时代叫作‘古国时代’。”

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安徽凌家滩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条长达2000米、最宽约30米、最深至6米的大型环绕壕沟遗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期最大壕沟遗迹之一。初步估算,这一工程仅土方总量就达十几万立方米。凌家滩考古项目主持人吴卫红认为:“这说明当时社会不仅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实力,而且已具备一定的权力号召和社会动员组织能力,即具备行政管理能力。”可以推测,当时已经出现了王权或其雏形,可能已经步入文明社会的门槛。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