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浅析郎世宁《平安春信图》(组图)

浅析郎世宁《平安春信图》(组图)

2020-10-22 12:23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并题有乾隆诗作的《平安春信图》是清代宫廷绘画中的一幅关键作品,与养心殿西暖阁西壁贴落及另一幅“双胞胎”挂轴具有共同的核心图像。这组画作近年引起学者们的热切关注,研究者对其内容提出了许多不同解释。本文的目的是重返作品本身,注目于画作的形式、比例、色彩等方面,并发掘与创作过程有关的档案材料。同时,作者以《平安春信图》上一个被忽视的图形为切入点,思考了其创作动因及与其他两幅画的关系。

1

〔图一〕郎世宁《平安春信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平安春信图》是清代宫廷绘画中的一幅重要作品,一个原因在于它本身的艺术史资料价值——上面乾隆的题诗不但明确指出画家是郎世宁,而且记录了自己晚年重看这幅画时的观感:“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图一〕另一原因在于,这幅作品与另两幅清宫画作具有共同的核心图像因而构成一组——另两幅分别为养心殿西暖阁西壁上的一幅重要贴落画〔见图十一〕和十几年前发现的一幅“双胞胎”立轴〔见图十〕。前者的安放地点坐实了该画与乾隆的密切关系;后者不但因钤盖了三方乾隆晚年巨玺而“可见此作品之重要”,且乾隆本人也可能参与了创作。

由于这些原因,这组作品在近年引起学者们的热切关注,出现了不少论述。一些文章集中于鉴定、风格、装裱、印章等方面,确定了三幅作品的可靠性和相似之处;另一些则聚焦于图像的内容和含义。首先是画中两个人物的身份。有的文章翻新了美国学者甘海乐(Harold Kahn)的早年建议,认为二人表现的是乾隆不同年龄的“二我”;有的延续笔者和聂崇正的看法,认为二人为雍正和少年弘历,但提出了新的解释。有的认为二人之中的长者为乾隆,少者为贴身太监;还有的认为二人既非雍正亦非乾隆,如学者李湜近日提出,“图中所刻画的人物不过是古雅的高士形象”。对于画的意义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画中人传递梅花的动作、“平安春信”的标题以及贴落画陈放的地点都具有重要政治含义;有的则否定这种解释,认为画的性质接近“岁朝图”或是给“一幅属意平常的吉祥图平添一点戏剧性”。此外,对于《平安春信图》的创作时间也有相当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既然画的是少年弘历则应创作于他尚为皇子之时;另一些学者则根据当时的政治环境提出“该画创作于雍正时期的可能性极小⋯⋯只可能在乾隆早期”。

这些讨论一方面显示对清宫绘画的研究日益细致和深入,另一方面也因结论各异而使读者不知所从。本文拟暂时从图像诠释的层面上撤离,重新返回作品本身,注目于画作的形式、比例、色彩等体质特点,并力图发掘与创作过程有关的原始档案材料,以《平安春信图》上一个被忽视的特点为契机,思考其创作动因以及与其他两幅画作的关系。

一 《平安春信图》上的不明形状

所有关注过《平安春信图》的人都知道这张画有一个不寻常的地方,但大多对其保持缄默。这就是在画心底部以断续毛笔细线勾画出来的两或三个意义不明的形状〔图二〕。一个位于底部正中,似为一件器物的上半,其顶部微拱,中间有一“钮”状凸起;两边轮廓以向外略敞的对称直线勾出,往上延伸至顶部弧线之外,像是指示一对“耳”的位置。这个形状被画幅边缘切断而戛然而止,似乎把下半留在了画外。另一以毛笔勾出的形状位于画面右下角,是一个规整的长方形。但断续的墨线只界定了长方形的上边和左边,另两边则付之阙如。类似的线条似乎也出现在画幅左下角,但由于与假山石的重彩混合而不能肯定。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