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样式的力量与困惑

样式的力量与困惑

2012-03-05 09:34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回顾自元代以来的中国花鸟画发展史就会发现,写意花鸟画始终强调人的主体意识,重视主体精神的传达。“托物言志”是写意花鸟画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成为了花鸟画艺术的终极价值指向。这也就是中国写意花鸟画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哲学本原。因此,中国写意花鸟画带有很强的情感层面的表现性特征。

完备的样式是把双刃剑

延续这种发展思路,写意花鸟画历经元明清三代的发展,其风格和样式已经高度完备,任何一种风格和样式,都形成固定的程式和法则,甚至到了可以“查字典”的地步,铺天盖地的各式画谱就是明证。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力量无处不在,以至于当我们环顾当代写意花鸟画坛时,总有一大批强烈的样式和符号化的作品冲击影响着我们的视觉,这是当代花鸟画坛非常悲哀的一件事。应当说,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的这种高度的完备性,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事情往往有它的另一面,那就是这种样式完备的强大力量使当代许多画家以风格和样式为旨归,从而忽略了中国写意花鸟画艺术的真正终极价值指向——“托物言志”。

在某种意义上,写意花鸟画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是画家参于悟道的载体,把对大自然的生机和灵趣的感悟,变成人造的心灵的真实,即变现为人们创造出来的感性直觉形态。所以说,画家自己心灵的“宇宙”,是一个理想化,具有浪漫色彩的有别于自然客观的集真、善、美于一体的以另样方式存在的世界。花鸟画所表现的是画家最空灵的精神世界,是心灵与自然的完全合一,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贴近自然,是最心灵化的艺术。这种中国特有的绘画方式是以情感表达的精神指向为目标的,因此画家的主体情感在艺术创作中显得十分重要。而当代写意画坛在强大的样式和符号力量的影响下,所描绘的只不过是没有灵魂的已故艺术的僵死艺术样式,仅仅是空有皮相的模仿秀式的陈旧外衣,它们留给我们的只不过是表面形式的假古董而已。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样式和符号的完备性使写意花鸟画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这是客观现实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人,是人的主体意识,因此精神层面的原因应当是一个分析的重点,其中当代人的主体情感在样式主义盛行的当下严重淡化应当引起我们特别的关注,它已经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写意花鸟的创作状态。

视觉冲击遮蔽了情感的缺失

不难理解,现代人正在失去支配自身能力的自由,正在失去形成和表达自我意志的可能。现代技术在极大地提高人类物质生存能力的同时,日益转化为一种超越人类控制的外在力量。它成功地从物质世界和人那里抽取了征服自然的巨大能量,同时也通过对手工生产方式的排斥,冷酷地将人的丰富感性和自由意志从现代文明中抽空。不知从何时起,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我们的社会又进入了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情景中生活的人,无法逃避也无法反抗消费意识的统治。作为消费活动的展开,我们不是被动地接纳,而是一个积极的动力过程,消费的对象不仅是具体的物质产品,而且还是一种符号化关系,消费活动不只是生物活动的基本消费,更是一种文化层面的高级消费,他不仅满足了人们消费的欲望,而且还建构了更大的规模,更深层次的欲望。

正是这种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欲望建构导致了我们情感的淡化,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艺术的一个华丽的属性,由全球文化经济逻辑的主导、由现代媒介技术的参与、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合谋互动所形成的符号化的实践,隐藏了视觉与真实情感价值之间的界限,即符号隐藏了真实情感,图像视觉的冲击隐藏了符号,故作品的视觉遮蔽了真实情感的缺失。从某种意义而言,部分绘画作品,在极度追求视觉冲击的实践中,其作品本身不仅吞噬了物象,而且也淡化了我们的情感。

这种对艺术情感的淡化落实到写意花鸟画艺术创作上,对艺术价值的破坏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托物言志”而言,其“志”为重点,而“志”又以艺术家的主体情感为依托,情感的淡化会必然把“物”放在第一层面,在“物”面前,当代众多画家又无法摆脱中国传统写意花鸟样式和风格的束缚,由此必然会造成艺术样式的泛滥和艺术精神的贫弱。

主体情感的表达至关重要

我们知道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应该是发展艺术,或者说,发展艺术,才是艺术家的所为。一个艺术家,应该以自己的个性为基础,以时代性的体验为条件,以艺术视觉语言为媒介,以个性和时代性以及对艺术语言的总体把握下的感情及灵感为催化剂,以艺术的永恒存在价值为旨归,来完成对艺术的发展。在这一发展的过程当中,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达在当代显得至关重要,因为艺术不是技艺,艺术是艺术家真实情感的流露,是文化,是思想。艺术家创造艺术,他是要告诉观众一种意识,一种生存体验,一种文化思考,一种生命状态,而不是像一批画家那样在旧有的圈子里打转,固步自封,鼠目寸光,这样画家至多只能算是风格和样式主义的画家而已,不能称之为艺术家,

之所以说这样的画家算不上真正的艺术家,是因为他们的作品缺乏最起码的情感真实流露。看看中国当代许多所谓有成就的画家,他们中许多人有着太多的显赫的艺术头衔,自以为有着突出的“贡献”,但看看他们对于艺术的贡献,你实在找不到他们贡献给这个世界的是什么?有的只是陈词滥调,机械的模仿,和对于生存状态的冷漠及文化意识的贫困。将他们算作传统中国文化的接受群体,大众化的既有艺术样式的传播者,而非对艺术创造和艺术发展有贡献的艺术家,似乎更确切一点。

因此,艺术样式的泛滥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淡化已经严重影响了当代写意花鸟画坛的创作群体,也许目前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主体——艺术家,只有重视生活的情感积淀,以情感和体验为动力,强调情感表现力,回归人类本真性情的描绘,才能回到写意花鸟画的终极的价值指向——“托物言志”,才能打破本应该丰富人类文明的艺术之旅原地打转和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