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艺术市场急需艺术品鉴定法律法规

艺术市场急需艺术品鉴定法律法规

2012-03-06 10:24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近年来,诸如鉴定机构发证乱、培训班短期速成、“鉴宝”专家“看走眼”等问题层出不穷,艺术品鉴定较为混乱。史贻云委员建议,尽快制定艺术品鉴定的法律法规,对艺术品鉴定、市场规范、行政监管等作出明确规定,规范艺术品鉴定市场行政监管。

据了解,艺术品鉴定主观性较强,弹性空间较大,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关于艺术品鉴定方面的法律,因此导致艺术品的鉴定缺乏统一的监管部门,非常不利于艺术品市场的行政管理。

据介绍,目前文物鉴定有公立鉴定和民间鉴定两大类。公立鉴定,指国家文物行政部门主管的组织机构的鉴定行为,如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地方省级鉴定站等公益机构的鉴定。另一类是民间鉴定,即指除公立鉴定之外的各类鉴定行为。目前公立鉴定机构一般不面向社会出具鉴定证书。而民间机构的鉴定证书又不具有法律效力。

记者了解到,以书画艺术品为例,就曾出现过画家本人“鉴定”也不管用的尴尬局面。某收藏爱好者在北京某拍卖公司举办的油画雕塑拍卖会上,以253万元的总价买下了一幅署名为吴冠中的《池塘》油画。后经吴冠中本人证实,该画非本人所作,系伪作。但当收藏者以《池塘》是假画为由,将委托人及北京某拍卖公司诉到法院,法院却驳回了诉讼请求。理由是,拍卖公司针对诉争拍品真伪瑕疵所作出的免责声明,已经具备了我国拍卖法所规定的效力。而对于画家吴冠中本人的意见,拍卖公司坚持不认可吴冠中的鉴定。理由是画家本人来鉴定其作品的真伪,存在弊端,也不符合规定。而吴冠中如果要做鉴定人,则需要有相应的鉴定资质。

近年来,部分媒体开设寻宝等栏目,走到全国各城市进行民间寻宝,受到热情追捧。然而调查发现,收藏爱好者们前来鉴定的“宝贝”,90%以上是赝品。更不可思议的是,部分赝品竟然还有所谓“鉴定机构”或“专家”出具的收藏“真品”鉴定证书。

史贻云委员建议,应尽快制定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品鉴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艺术品鉴定、市场规范、行政监管等作出明确规定与法律解释,使艺术品鉴定有法可依,规范艺术品鉴定市场。同时,要加强对艺术品鉴定、评估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管理。要大力加强和培养艺术品鉴定与评估人才队伍的建设,鉴定专家应重视操守与职业道德建设。

“要加大对艺术品生产加工的各种仿古工艺厂的监管力度,对仿古工艺品的生产环节进行专业化监管,防止出现艺术品造假产业化。”史贻云认为,可以利用媒体多开设一些专业鉴定讲座,使收藏爱好者进一步掌握艺术品收藏的知识与特点,引导广大收藏爱好者正确、理性地看待当下的收藏热与艺术品收藏。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