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高奇峰:天风余韵未全无

高奇峰:天风余韵未全无

2012-03-15 09:27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国画岭南一派,得居巢、居廉兄弟开创,到高剑父、高奇峰兄弟达到高峰,其中尤以高奇峰为代表。现年82岁的著名画家吴灏先生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已十分崇拜高奇峰,至今不能忘怀他的为人,以及他那些富有诗的韵致的画面。吴灏认为高奇峰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吴灏回忆高奇峰

高奇峰影响了广东几代画家,吴灏就是其中之一。7岁那年,吴灏读到了《高奇峰荣哀录》,那是他读到的第一本画书,里面收了高奇峰50多幅代表作,他回忆当时的感觉:“秋天美丽的芙蓉已经结了花蕾,乌桕树的叶片已渐觉嫣红,清冷的深秋无声给人一种遐想。”

吴灏与高奇峰的两位弟子关系密切,一位是黄少强,一位是赵少昂。1942年,父亲带着少年吴灏在佛山走马路莲香茶楼与黄少强会面,父亲的意思是让他跟黄少强学画,黄少强在香港沦陷后逃回佛山,并与画友组织“岁寒社”,切磋画艺,收授生徒。不久,黄少强病殁,吴灏此次学画未果,但后来他娶了黄少强幼女黄画帘为妻。1948年,19岁的吴灏进入广州岭南艺苑学习,这间美术学校是由赵少昂主持的,吴灏在这段时间受到赵少昂的传授与指点。

高奇峰去世后,他的弟子每年都要以办画展、开纪念会等形式纪念他。吴灏清楚地记得,黄少强举办的最后一次纪念会,是在佛山岭海小学召开的,当时他正就读于这所学校。这次展览中,黄少强题有四首四绝以纪念其师,其中一首写道:“山颓梁坏九年过,后死颠危奈若何。五十四周人纪诞,穷庐布象仰嵯峨。”

早年参加辛亥革命

高奇峰于1889年生于广东番禺县(今广州市)圆岗乡,共有兄弟六人,其中剑父、奇峰、剑僧都以画名,并称“三高”,分别排行第四、第五、第六。高奇峰七岁丧父九岁丧母,少年时代在其兄剑父指导下学画。1907年,高奇峰随剑父东渡日本求学,师从著名画家田中赖章。在其兄影响下,高奇峰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切实开展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后,高奇峰于1913年随剑父赴上海,创办审美书馆,主持《真相画报》,提倡美术教育,研习绘画艺术。这个时期他的艺术技艺趋于成熟,他所画的飞禽走兽清丽逼真,气势雄伟,其技法在用笔、用墨上更加苍润淋漓,奔放有趣。他又发明了排笔的使用,其书法也体现出郑板桥甚至唐人风韵。

《真相画报》宣传革命思想,披露袁世凯派人谋杀宋教仁的真相,高剑父与高奇峰受到通缉,高氏三兄弟再次东渡日本。他们在日本一面参加讨伐袁世凯的运动,一面继续研究绘画和学习制版印刷技术。

高奇峰从日本回国后,于1925年受聘于岭南大学,教授美术。他要求学生努力“阐明时代的新精神”。他还在广州府学西街开美术馆,并开设“天风楼画室”。

天风楼寻踪

在广州,高奇峰的踪迹并不难寻觅。经吴灏先生等人指点,记者在二沙岛找到了高奇峰故居天风楼,它现在是广东省体育训练基地20栋。这栋小楼显得陈旧凋敝,如果不是镶嵌的“天风楼”匾额,没有人会联想到它当年是威震八方的岭南一派艺术圣地。

天风楼建于1927年,这是一幢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楼房,原来整幢房子都是架在水面,楼北面有4米长的小桥与河岸相通。此楼因与梁培基、陈可珏住宅毗邻,三座楼又称三家村。近人纪念高奇峰及天风楼有诗云:“天风余韵未全无,犹有楼撑夕照孤。”

此楼是用政府购画款买地自建而成。高奇峰因患肺病,入住梁培基主持的“颐养院”,由德国医生柯道主持治疗。颐养院即位于二沙岛,高奇峰是遵医嘱购地建成天风楼的,因为此地当年空气清新利于治病。

天风七子与张坤仪

高奇峰建天风楼,还有与其兄剑父分道扬镳的意思,这也是岭南画派分裂之始,起因于“天风七子”之一的张坤仪。

高奇峰在天风楼收徒授画,师从者达数千,其中最有名者为周一峰、张坤仪、叶少秉、何漆园、容漱石、黄少强、赵少昂,时称“天风七子”。其中张坤仪为唯一女性,且两人感情笃厚,突破了师徒界限。

高奇峰本来娶过一苏州女人,生有一女,后来两人离异。张坤仪生于1895年,早年毕业于女子师范学校,也曾结婚离异。她拜高奇峰为师后,两人渐渐产生感情,但等到谈婚论嫁时,张坤仪家人反对,高剑父也反对。这引起了高奇峰的不满,终于导致兄弟分道扬镳,导致春睡画院与天风楼的对峙。

高奇峰与七个著名弟子在天风楼共同度过4年亦师亦友的黄金时光,他们谈艺、作画、雅集。高奇峰七个弟子与“天风”一词结下不解之缘,“天风七子”因而为高奇峰传派的代名词。

张坤仪于高奇峰弟子中不独艺术成就很高,她还敢爱敢恨,敢作敢为,不畏人言。她与高奇峰出双入对,高奇峰病中,她更是侍奉左右。1933年10年底,他们准备趁到德国办画展时在德国结婚,但刚到上海,高奇峰病倒,两天后去世。

张坤仪怀着对高奇峰的大爱,以义女的身份领衔发讣告,操办丧葬。后来她奔走南京,促成高奇峰迁葬紫金山,并得到“画圣”桂冠。吴灏说,高奇峰弟子在广州早已不存,张坤仪去美国后与一开餐馆萧姓男子结婚,印在《高奇峰荣哀录》里的画,她全部带到美国,后来下落不明。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