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被山水遮蔽的水墨——朱尽晖作品解读(组图)

被山水遮蔽的水墨——朱尽晖作品解读(组图)

2022-10-18 09:15 文章来源:美术观察  作者:杨 锋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朱尽晖 丝路冰川-1 纸本水墨 184×192厘米 2018

为媒介赋予超越其自身限制的审美性是朱尽晖艺术探索的重要方面。作为媒介存在的水墨,如果脱离不了其特殊的水墨身份,则水墨依然会限制于类似画种界定的框架中。所以朱尽晖作品的媒介指向并不限于水墨特性的发掘,其重要的目标在于水墨材料表现可能性的拓展。在朱尽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与既定水墨材料不同的媒介特性——厚重的视觉肌理、抽象性的体积塑造、块面造型意识等,朱尽晖将其水墨艺术实践扩展至综合材料绘画的范畴,使水墨超越媒介自身的限制,将形式的生命在水墨媒介中活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尽晖的水墨探索实际上是从艺术的内部切入,促成传统形式的再生。媒介语言的多样性拓展了水墨表现的可能性,朱尽晖的创作观念由直观的情绪性表达转向内省的理性表现,其水墨观念超越媒介材料的限定,他善于在寻求新表现中定义自身的材料观。

在朱尽晖的“丝路冰川”中,没有了飘忽不定的圆融,除去甜俗精巧的皴法,改“知白守黑”为“守黑知白”。在与传统山水迥异的框架中,经营“山水”的根本性材料——水墨。他选用对应的方法制作出迹象的母形,在“以水破形”的基础上双重叠印、多重皴染,不求墨色的控制,而是在失控中判断主题的走向,是随现场的变化而变化,在流变中预测墨迹的存在。这个创作过程可演绎为让水墨回到绘画语言的建构中,使熟悉的山水得到形质的强化,从而使主题鲜明起来。

介入新材料是为了提高绘画表现的有效性,而朱尽晖的探索更是触及了传统的观看方式,也涉及当代水墨的探索之路。“一念花开”系列作品,采用意象组合的呈现方式,重构出石窟艺术存在的时间形态,从斑驳的造像与色彩中提取符号元素,以可辨认的视觉秩序进行重新排列,使“像”与“境”介入到材质语言构成的时空中,也无形中强化了作为遗址存在的迹象画面。“一念花开”是朱尽晖“丝路行走”的体悟,作品显现出纯粹化的意象表达。媒介材料在朱尽晖的作品中是作为一种可阅读的自然形式存在的,而非只有粘、贴与叠加。朱尽晖是以纯粹的生命本意表达为目的,以超越水墨媒介特性的综合语言塑造呈现出绘画的自由形状。在“万物自在”与“花开自在”系列作品中,朱尽晖将生命主题进一步深化,将材料呈现上升为哲学思考,他的“山水”实践,完全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当代材料的表现上。深厚的历史文化总能给人留下丰富的时空联想,而真正落实在特定的材料表现上,却需要突破惯性语言表达的勇气。尽管朱尽晖的水墨主题富含宏伟的内涵,但他选择在语言表现中注入个体的生命体验,为作品构建了极为个性化的语言系统,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诠释了绘画主题。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