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创作的过程并不复杂,脉络也很清晰,即表现主题、取材。主题决定取材,而取材的过程就是取舍的过程。任何一幅绘画作品都会有表现的主题,这是作者开始创作时构思的开始。运用绘画材料来完成创作,产生作品。这里说的绘画材料是指一幅画中出现的物象。通过这些物象构成一幅画。人物、花鸟、山水画尽管画科有别,但在组织画面时都存在着对使用物象取舍问题,而取什么舍什么物象直接决定着画的质量。取什么材料,怎样组织这些材料成画,对这些材料哪些保留哪些舍弃 ,就需要认真对待,因为这个过程就是突出主题,让选中的材料展现美的时候,就是避免庞杂扰乱主题破坏美的时候。这么说,难道取舍不当还会扰乱了主题的突出,破坏了美感吗?是的。这个回答是肯定的。一幅画都有表现的重心,而表现的重心要被突出,就必须将它作为笔墨表现的着力点,一些零碎的非主的衬托零碎不能过多。就好比说表现一个大将在战场上搏斗,他周围只能安排几个次要角色,不能太多;一幅山水画近景石头、土坡、树木尽管很复杂,但只能突出主要的,保留一定量次要的,不能如摄影一样全画到画里。这个过程就是舍的过程。
一幅画在决定了主题之后,就是选材了。比如画鸡图,首先决定画几只,再决定周围配什么背景。画山水图,先决定前景树木几株如何交错,树下土坡、石头如何处理,屋舍安排在什么地方,中景远景如何掩映。其中选什么,舍什么,总之自然景物中的物体很庞杂,只能选择主要的,将非主要的舍弃。画画不同于全景现实摄影,摄影无法绕开舍弃二字,画画就有这个选择的优势。优势就在于取和弃。取舍就是择优,就是有所突出的展现艺术优势,使主题得到充分的突出。近代的巨擘齐白石是最懂舍最懂取的大师,他的画把不必要的衬托统统舍弃,只将主题需要的加以大力勾画渲染,直至达到极致的美,将舍运用到了极限。最好的取是将主题需要的精华拿来,将一切不需要的庞杂舍弃。这首先需要画家达到的并不是去选择,而是认识!只有你先认识到取舍的重要性才能在实践中去积极正确的经营。否则必然会落入盲区,胡乱的操作。
我们常看到一幅画主题物被陪衬物淹没的现象,以至于观者以为主配角颠倒了;或有主题物和配角物不分的,这就是没有认识到取舍的结果。所取必然要是主题最需要的,没他不行,配角必须是可有可无的,只能是烘托,被边缘化到几乎被舍而已。比如画鸡图,用喇叭花烘托 ,但鸡一定是主要欣赏的主角,喇叭花要处于可有可无位置 ,即没有喇叭花一样是一幅好作品。绝不能让锦上添花的喇叭花分散了审美主体鸡的地位。在国画创作中,有独立创作和写生创作两种模式。前者比较自由,画家完全凭借在想象的空间里驰骋,但是尽管如此也有个取舍问题。因为这种创作也需要根据主题来布置,这样必然会出现突出什么。在突出什么的什么中,就会有所选择,运用画家最擅长的,与主题最契合的内容来表现。在写生中创作就更会出现取舍问题了。面对真实景象,一定要择取被表现的主体,舍弃一些庞杂,这是一。接着在主体中再进行进一步的取舍,直至完成。总之,取舍在创作中始终是存在的,舍去无关主题的,留下的都是精华。不要认为取舍简单容易,取舍在艺术创作中是很需要艺术品质和功力支撑的。
北京艺术研究所刘玉来——20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