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拍卖 > 拍卖名义下的陷阱 拍卖前收取的费用

拍卖名义下的陷阱 拍卖前收取的费用

2015-01-05 16:01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刚开始,他们说需要做画册、展览,收了宣传费3000元。随后又说,有个客户见面会,需要画家出些资金,还要制作贵金属的名片,又交了3000 元。随后,还有零零碎碎好多钱。在交了12000元后,我意识到可能有问题,不再掏钱。然后就发现他们的电话打不通了,似乎一夜之间,人间蒸发。还有一 次,交了钱,也办了拍卖会,可是现场来的全是些学生,明显不是藏家嘛。”有了几次这样的教训后,董文政不再轻信。

  “即使是好意我也不敢相信了,谁知道后面会出现什么不好拒绝的事情。所以我现在就把作品宣传的事情全部搁置了,画作的出售主要靠朋友介绍。”董文政说。

  场景二:

  人物:王宏伟,《新华日报》记者。

  骗子伎俩:境外注册,金蝉脱壳。

  采访实录:

  身为记者的王宏伟经历过多起类似的案件,甚至亲赴”前线”进行暗访。

  “去年,有位杨先生在网上看到香港华夏国际拍卖公司的网站,就拨通了联系电话。应公司要求,把藏品送到上海鉴定,一位叫薛忠华的鉴定专家看了之后, 告诉他这是乾隆时期的瓷器,并估价500万元。更让他惊喜的是,公司一位业务经理告诉他,这件藏品可以在香港拍卖,那里的价格比内地高。不过,要出境拍 卖,他得先交宣传费和展览费等一共5万元。在考虑了几天之后,杨先生把藏品和5万元一起交给了那位业务经理。他认为,与至少500万元的拍卖价格相比,5 万元不过是‘毛毛雨’。可是,为他开具收据的单位不是香港华夏拍卖而是上海宝轩。

责任编辑:李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