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王福洲:漆彩流光的文化记忆——传统漆器髹饰文化初识(图)

王福洲:漆彩流光的文化记忆——传统漆器髹饰文化初识(图)

2015-09-08 14:47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国是漆树原生地、大漆的故乡,也是大漆髹饰工艺的发祥地。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漆器,曾经遍布先民生活的角角落落,以其千文万华的瑰丽,与丝绸、瓷器一样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国粹,名闻天下。漆艺,更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胶着融会,不但在中国的音乐、建筑、文学、宗教、绘画等领域留下了文明的记忆,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大红大黑的髹饰,引领中国审美趋向数千年,绵亘至今。深植于远古历史文脉的大漆文化,值得今人温习、承续。

漆道——文化集成

大漆,是漆树树皮中分泌的汁液,又名生漆、土漆、国漆,有“漆中之王”的美誉。中国漆树产量大、质量佳,在远古时期便已认识大漆、使用大漆,并用大漆制作器物。目前中国发现的现存年代最久的漆器,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滴漆入土,千年不坏”。大漆具有黏着性、呈色性、防水性、防腐性、耐高温等特性,“白如雪,红如血,黑如铁”,愈用愈亮,千年不朽。新石器时期,伴随着彩陶文化的辉煌,我国先民逐渐认识到大漆的性能,并智慧地将其应用于中华造物文明。《韩非子·十过》篇记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后人从中既可以看到漆器代替陶器成为食器,后转化为祭器的演进过程,也可以感受到漆器在当时的奢华与珍贵。

步入青铜时代的商周,漆器的发展也格外辉煌。随着手工业和木艺的发展,商代的漆器制造业已初具规模。周代手工业迅速发展,各地争相种植漆树,并设有“漆园吏”一职。春秋战国时期,漆器成为帝王生活的必备物品,楚人尤其擅漆艺。至汉代,漆器在相当程度上已替代了青铜器。秦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的800年间,青铜器衰落、瓷器尚未成熟,漆器开启辉煌。隋唐时期,漆艺多元化,宋朝则呈现繁复精美和朴素典雅两种风格并存的态势,雕漆盛行,至元代达到顶峰,漆艺进入第二个发展时期。明朝官办和民营漆器手工艺高度发展,髹漆工艺发展至14类之多、近400个品种,漆艺呈现“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繁荣局面。清朝髹饰技艺在明代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常集多种工艺于一器。中国的生活器具、文房用具、家具、车乘、建筑、礼器、乐器、兵器乃至丧葬用品等,都留下了一抹或温暖或凝重的色彩。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