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生命的壮彩——姚钟华绘画艺术展在京举办(组图)

生命的壮彩——姚钟华绘画艺术展在京举办(组图)

2016-10-27 09:07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姚钟华 《风雨归舟》布面油画 79.5×115.5cm  2000年   中国美术馆藏

姚钟华 《风雨归舟》布面油画 79.5×115.5cm 2000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他与同代许多留校的、分配在大城市工作的大学生所不同的是,大学毕业后便直接下乡劳动,从北京到云南,回到了故土。他在艺术象牙塔里,在董希文工作室,在许多前辈大师那里获得了油画造型与色彩语言的方式和方法,明确了“民族化”的追求,一下子到云南宜良、中甸县藏族农村,到禄劝县金沙江红军渡口,到乌蒙山……从此,写生成为他的常态,他在生活与自然中,在多彩的云南,在红土地,在多个少数民族栖居的大山大水中体会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巡回画派和现代艺术。滇中高原,三江并流的雪山峡谷,绿荫层层的热带雨林成为他的主要描绘对象。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油画民族化的初衷铸就了其凝重而奔放、深沉而真切的风格,那熟褐、土黄、钴蓝,那阳光下的冷暖对比,那壮硕健劲的男子汉和纯朴美丽的女子,使作品呈现出社会生活的深刻性,以及艺术语言的现代性和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于他以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现独特的云南,这是有别于巴比松,有别于伏尔加河的自然,是姚钟华自幼熟识的人与自然,是充满着表现主观情感和诗意的乐土。他将中西方绘画大师的造型和色彩融入了自己饱含深情的艺术语言,无论是写生或是主题性创作,都有着从生活里来的“土味”。忠实于自己,立足于生活,尤其是钟情于养育了他的家乡母土,是其创造的基础,也是风格形成的根本所在。正如熊秉明先生所说:“我以为你画出了一种别人画不出的东西,一种气息,一种乡土气息,这是极可贵的……当然一个本地人画乡土,也未必画得出乡土味,我想这是属于技巧之外的因素,学不来的。你在这方面的成功,我觉得极为可贵。你画的《啊!土地》,显然在色彩、笔触、造型各方面都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的影响,不过也仍然有一种中国泥土的气息。”詹建俊先生则将这种“土味”、“泥土的气息”归纳为“一种具有生活特性的实在的美”、“这美是真纯的,也是最有魅力的,作为一个画家深知,能够把握这样的美,并且创作这样的作品,那是很不容易的。”

姚钟华先生之所以受到重视,首先在于他始终在油画民族化这一二十世纪的重要命题上,坚韧探索,以云南为灵感之源、情感所栖,通过发现和表现,开阔了新的审美视野。其次,他在生活中扎得深,作品中自然流露出朴素的人民情怀,真挚且醇厚,是生命本质的呈现。再次,他在水墨方面的探索,丰富了油画语言,是“民族化”生命肌体不可或缺的细胞,它融进中国诗性美学,在豪放与深郁之间,汇入源自生活的感性显现,化为精神,彰显中国特色。用薛永年先生的话说:“他的山水画,意蕴是中国的,造型是写实的,笔墨是写意的,视觉经验是现代的。”这“写意”二字,不仅反映了姚钟华艺术的自在表现,阐释了他的审美理想,也道出了“民族化”的天机。

“生命的壮彩——姚钟华绘画艺术展”是2016年度“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全面呈现姚钟华先生赤诚的艺术情怀和壮美的艺术风采。展览分为姚钟华油画作品,水粉画作品,水墨、重彩、漫画作品共三大部分,以期读者得窥画家艺术创作之堂奥,深入了解其六十余载艺术追求之精神所在,从而理解像姚先生这样一代艺术家所背负的历史使命及他们艺术探索的方向。

展览期间,姚钟华先生慷慨地向中国美术馆捐赠油画、水墨、水粉作品共30件,其中包括他的油画代表作之一《背水的阿佤》等重要作品。我仅代表中国美术馆向姚钟华先生的捐赠之举表达敬意。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2016年10月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