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  北京“东富”篇—京城消失的粮仓,曾经的“京城十三仓”

北京“东富”篇—京城消失的粮仓,曾经的“京城十三仓”

2018-06-27 17:08 文章来源:  作者:李建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说起北京城作为京城的标志,有“五坛八庙十三仓”之称,意思是有了这些设施,就具备了一国之都城的规模。五坛八庙指的是明清两朝皇室的祭祀场所,五坛是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八庙为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高、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

而十三仓则是储藏皇粮、俸米的皇家仓廒,包括禄米、南新、1旧太、海运、北新、富新、兴平、太平、储济、本裕、丰益十仓,加上通州的中仓、西仓,总计十三仓,统称为“京城十三仓”。

到清代以后北京的人口大大增加,粮食更不够吃了,没办法就再建粮仓吧,这就又建了六个大粮仓,都在朝阳门、东直门、东便门内外,跟明代的粮仓一起,合称为“京城十三仓”。供皇帝和太监专用的内仓也在东城。这时间朝阳门就成了专门的粮门,标志是瓮城门洞上雕刻的一枝谷穗。通过大运河运来的漕粮,都是从这个门进入内城,漕粮就存放在里面的几座比较大的仓库内,所以这个门走的比较多的是粮车。朝阳门还有一个名字,叫“杜门”,有休息的意思,言外之意从远方而来的货物、人员等要在此门处休息一下,然后再作别的打算。我估计,全世界也没有一座城市像北京这样有那么多仓库遗迹,而北京仓库又是以东城为主。这些仓库除了粮仓以外,还有装武器的,有存丝绸的,有放杂物的。

另外,东面的东直门也跟进货有关,进什么货呢?进木料砖瓦。元明清三代,每个朝代都要建宫殿房屋,所需木料砖瓦主要就是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通州,然后再从东直门拉进京城的。东直门还有个镇门之宝呢,就是门外的铁塔,铁塔里面供奉了一座药王爷的石像。东直门瓮城里面还有一座关帝庙,因为这个瓮城尺寸比较小,所以庙里只设了木制牌位,却没有关羽像。老北京有句俗语,说“九门十座庙,一座无神道”,无神道这座指的就是东直门的关帝庙。清代从“迁汉令”颁布以后,专管仓场的衙门跟着迁到了崇文门外花市,很多大商人也移居到了南面外城,于是崇文门、正阳门外一带逐渐形成新的“东富”。不过,这却丝毫没有影响朝阳门周围的繁荣。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