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组图)

贺文斌:“江南波普”海派当代精神的回归(组图)

2018-07-25 08:02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贺文斌  媚娘·娅贺文斌  媚娘·娅

新浪当代: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著名批评家策展人杨卫在《游园春梦——贺文斌与“新艳俗艺术”》中谈到:“贺文斌的艺术宗旨,并不带有早期’艳俗艺术’的倾向。这是我把他的艺术归为“后艳俗”的原因,所谓的’后’,既是对前者的继承,同时也包含了对前者的反叛。”那么,您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创新?以及在创新的过程中艺术家应该具备哪些思考?

贺文斌:杨卫老师在这篇文章中对前艳俗和后艳俗的论述具有非常清晰的逻辑关系,对艳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主张,记得几年前在苏州工作室就我的创作与思考有一次比较深入的交谈,对于当下社会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都有共同的观点,因为作为批评家身份的杨卫实际上在圆明园时期就参与了艳俗艺术的创作于实践,也是艳俗艺术的代表艺术家之一,所以对“后艳俗”概念的提出是最有实践和理论基础,艳俗艺术走到今天,实际上它已经从“土”变成“豪”,虽然经济高速增长了但是本质没有变,甚至于文艺作品都无力表达当今社会的这种艳俗与荒诞,所以本人的作品索性脱离艳俗寻求江南气质的美与优雅,甚至可以与艳俗无关,如果批评家将我的作品归为“艳俗”那也确实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一个角度。反过来讲,或许这也是作为批评家给当代艺术家创作提出的一个新方向的课题吧,当然更需要艺术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实践。

创新这个词汇,我觉得应该是艺术家的一种本能,一种非常积极的创作态度,但是用的不好呢,也会变成一种激进,就是过度的追求创新结果变得浅薄和哗众取宠。艺术史上能留下的优秀艺术作品,都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造,艺术家是不是为人们的这个视觉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样式,新的造型或者新的形象,新的色彩的面貌,新的艺术观念和哲学思考,这就是创新。

新浪当代:您本次的新个展“寂·园”与以往的个展有哪些亮点和异同?有哪些内在的线索和联系?

贺文斌:这次的“寂·园”也是考虑到作品的一种气息,传达出来的感觉,“寂”字,有种繁华过后的落寞感,其实我本人内心深处也是孤独落寞的,画为心像吧。2011年在宋庄的个展叫“空洞的魅惑”,策展人徐家玲认为我的作品中表现了当下社会经济繁荣背后人们的价值虚空。2012年个展“迷惘的美”,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而在2015年上海的一次个展“江南波普”,上海策展人孟庆楠,也是一位艺术家,一直是关注我的作品,他不认同什么“后艳俗”什么“超现实”,这个主题还是很有意思,在上海、苏州都以这个主题做过讲座,“江南波普”道出了我作品中的一种江南气质与当代时尚的一种碰撞。每次展览,策展人的角度也都不同,作品还是有很多探讨的可能性。

总结下来两条线,一种是从外到内探讨的,一种从内到外探讨的。

新浪当代:在您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也有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和批判,当下,很多当代艺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外的影响,只专注于表达艺术家自我的感受,很个体化,不再注重表达作品与生活,自身生存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贺文斌:我是比较赞同艺术多元化的,实际上也是一种“艺术的民主”,借用”民主”一词是想强调文化应该是多元共存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深厚的民俗文化与艺术,这个世界才丰富多彩,因为现代文明欧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很大,欧美的“主流艺术”流行也影响到其他国家,是现在的一种倾向吧,但是这样也导致一种现象,许多艺术家的作品找不到民族气质,感受不到地域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一种“国际化风格”。

就算六零七零后一代艺术家,比如方力均岳敏君作品中表现的时代形象和调侃意味,同时代也有艺术家只表达个人内在的隐秘,不表达社会问题,也有纯粹追求抽象艺术的与社会与个体都不相关,还有用水墨实验的,是很自由的,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感觉点真的是不一样,佛学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和内心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艺术表达也应该是丰富多元的。

今天的社会问题也是非常多,因为没有涉及到自身利益和安危就不大去关心这些问题,也回避表现这种作品,或许他认为艺术本身也是逃离社会的一种方式,一种自我滋养,享受,愉悦,只要有新的创造都非常好,在于自己吧,艺术是自由的,更需要不跟风不随潮流而动的独立思考。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56789101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