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评说丁融
邵大箴(著名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丁融抒怀,辋川卉境;天地灵气,浑然一体。
风再起 宣纸设色 50×50cm 丁 融
徐建融(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上海美术学院教授):
丁融作花卉,不囿于牡丹、梅、兰、菊等名花,而是另辟蹊径,择无名野花、田埂麦穗、山地野姜等。这和他崇尚的禅意不无关系。禅是心悟,脱离迷乱;画是灵芽,以俗生雅。是对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归去来兮、澹然自居精神的进一步表达。我们说在每一个文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辋川,一座心灵的园林。王维诗中的意境,正是画家所求。
丁融的纸本花卉虽是静态图,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赋予了诗意。这一花一草灵动的诗意,和他充分理解和运用中国古代婉约词和花间词的内涵不无关系。婉约词含蓄蕴藉、花间词迷离幽深,所谓“诗情画意”,有了诗情,便有了画意。由感而发,由情而起。“梦行云”、“醉花阴”、“满庭芳”等等,这些诗词中所蕴含的人世情境、人生哲理,足能以情动人,道尽人间万象。丁融正是吸收了从两者生发而出的浩如烟海的精神随想,使其笔下的花卉,仿若神韵游动,能感人间之情,会择高远之境,方显清丽之态。所以观丁融的花卉,好似都静静盛放于水流潺湲,波纹旋转的辋川。烟雨平生,怡然自得;孤芳一隅、独善其身。
丁融在创作时,也受到了宋人折枝花卉的极大启发。“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不写全株,只画数枝的意味,错落疏简、弥觉隽雅。使人窥两三,便欲知全貌,空间外的留白,不作空白,而是饰以幽深的景深层次,激发着观者莫大的想象。在花草的处理方法上,他受汉唐卷草纹样的影响颇深。尤其是唐代卷草纹,采用曲卷多变的线条,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结构舒展而流畅,饱满而华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华美的风格,并成为后世卷草纹的范模。丁融的花草风格简练朴实,造型曲卷圆润。叶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翻滚,富有动感,实将汉唐卷草纹,贴切地运用到了当代纸本绘画。
丁融赋予了他的花卉独特的生命力,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又加入了个性化的理解。他通过一片叶、一枝花,抒发着自己空灵的意念想法,赋予禅意的人生体味,让更多的人感受着当代纸本中的中国传统绘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