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铁笔为枪 刻刀为剑——抗日战火中新兴木刻在上海肇始

铁笔为枪 刻刀为剑——抗日战火中新兴木刻在上海肇始

2025-09-03 14:10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胡一川 《闸北风景》(套色木刻,1932年)

由于新兴木刻版画肇始,就以直面社会现实的进步题材出现,因而遭到了国民党政府的“围剿”,青年木刻家的处境极为危险。许广平在《鲁迅与中国木刻运动》中写道:“这些青年团体名‘一八艺社’,之后,该社更是被注意了,谁是这一社的,在学校就被开除,在社会被视为共产党,好些个人因之牺牲了,甚至凡学木刻都该犯罪似的。”1932年“一八艺社”的一些成员和上海美术学校的学生,在沪南租界成立“春地美术研究会”,开办了数次木刻习作展览会。“不幸得很,因为该会的作品表现着真正的人类的热和爱和对于罪恶者的憎恨的缘故吧,不久便给法捕房封闭,一些会员亦跟着他们的作品投到牢狱里。”1932年江丰因开办“春地画会”,进行革命美术活动,是年夏被捕入狱,1933年7月获释出狱。同年9月,江丰又因参加“全国反帝代表大会”再次被捕,一直到1935年才重获自由。

陈烟桥,《巷战》(黑白木刻,1932年)

青年木刻家们不畏危险,用黑白分明、简约凝重的版画,以利刀劲笔,直面一个民族腥风血雨的灾难。1933年春,为了援助东北义勇军,上海所有木刻工作者在“美联”领导下,冒着危险在上海南京路口的新世界举办了一个《援助东北义勇军木刻展览会》,木刻作品标价一毛钱、两毛钱一幅出售,将卖的钱寄去援助东北义勇军。鲁迅先生参观了这个展览会,还买了不少木刻作品。

抗战爆发后,这些木刻青年奋力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中,木刻运动以民族斗争为工作重心,抗战宣传成为木刻版画的主题。1935年李桦创作了版画《怒吼吧!中国》,将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比作被缚的巨人,巨人的手伸向一把匕首,拼命地挣扎、怒吼着,手上青筋暴起,想要拿起匕首斩断绳索以反抗压迫和欺凌。李桦用木刻圆口刀与阳刻技法,展示出人物紧绷的肌肉和绳索。这一版画既象征民族危亡的困境,又体现人民抗争的决心,极具视觉震撼力和强烈的号召力。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