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肉弹勇士》(1939年)
1936年温涛创作的木刻连环画《她的觉醒》以连环故事的形态表现了“一·二八”期间上海军民抗战的情形,由25幅木刻版画组成,在宣纸上拓印后,分别贴于大十六开的枣红色厚纸上,装订成册,首印50本。《她的觉醒》刻绘少女被迫到债主家干活,后又被卖到风月场,上海战事激发了少女内心的觉醒,于是逃出魔窟,参加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救护医疗队,后来在战争前线一次救护伤员时不幸壮烈牺牲。这种写实风格的系列版画,为新兴版画增强了战争叙事的深度。温涛在完成作品之后,立即题赠一册给鲁迅。
新兴版画堪比枪炮武器
江丰在监狱中,有幸得到鲁迅赠送的《珂勒惠支版画集》,出狱后便与郑野夫、沃渣等组建了“铁马版画研究社”。1936年3月,李桦、陈烟桥、野夫等发起“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7月初首先在广州展出,8月在杭州展出,10月份则由野夫、王新波、江丰、陈烟桥、力群、沃渣等在上海负责展出。在八仙桥青年会展览共七天,观众达十数万人。
在当时的时局下,只要“说起‘木刻’,有时即等于‘革命’或‘反动’,立刻招人疑忌”,鲁迅曾关切地叮嘱这些木刻青年要时刻注意安全。但在10月8日,这次展览的最后一天,鲁迅冒险扶病前往参观。他看到亲自扶植的中国新兴木刻正渐渐成长,兴奋得竟忘了他的疾病,与在场的青年木刻工作者谈论达数小时之久。参加谈话的有陈烟桥、黄新波、曹白、林夫、吴渤等青年,交谈时由沙飞拍下照片数张,然而这位青年导师于11天后停止了战斗的生命,这张照片成为鲁迅生前的最后留影,饱含了鲁迅对木刻青年的关爱之情。
鲁迅与青年木刻者谈论,为鲁迅生前最后的留影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之后,上海木刻工作者为继承鲁迅的遗志,于同年11月成立了上海木刻作者协会。协会会员包括江丰、力群、王天基、白危、沃渣、林夫、陈烟桥、马达、郑野夫等三四十人,并发表宣言:“中国新兴的木刻,在黑暗与污浊中发芽,在污蔑与冷嘲里抽苗,在屠杀与践踏之下壮大……我们有立刻携手的必要……来增加我们的力量,来一同推动中国的木刻运动,来与黑暗和强暴相搏斗。”北平、天津、重庆等地也纷纷成立地区性木刻社团,木刻队伍日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