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烟桥,《“一•二八回忆”组画》(黑白木刻,1934年)
在上海,陈烟桥不仅参加游行示威、绘制抗日宣传品,还以“兽行”“死难”“送别”为题,创作了《一·二八回忆》(1934年)系列木刻版画。江丰的《冰雪中的东北抗日义勇军》(1937年),刻绘了冰天雪地中义勇军战士迈着坚毅的步伐走上抗日前线的场景。胡一川刻画了誓死御敌的《八百壮士》(1938年),展示了中国士兵坚守至最后一刻的决心。王琦创作的《肉弹勇士》(1939年)木刻版画,以1937年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为背景,刻绘了中国军人驾驶受损的战斗机英勇撞击日本军舰的壮烈场景。轰隆一声巨响,战斗机撞上了军舰,碎片四溅,烟雾弥漫。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们用铁笔生花、以木刻版画镌刻出中华民族的苦难、抗争与梦想。
胡一川《八百壮士》(黑白木刻,1938年)
全面抗战爆发后,温涛、江丰、胡一川、古元、力群等一批受过新兴木刻运动影响的青年木刻家先后来到延安,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战时条件下,他们以刻刀为枪,讴歌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的英勇气概,以版画为媒,展示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火热生活,赋予了新兴木刻鲜明的战斗精神和民族风格,被称为“延安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