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孟云飞:书法审美中的“雅”与“俗”

孟云飞:书法审美中的“雅”与“俗”

2025-11-06 10:2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孟云飞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结论

书法的“雅”与“俗”,是一对历久弥新的审美命题。它起源于文化正统与民间趣味的分野,历经了从人格化、法度化、学养化到多元化的演变历程。“雅”的境界,是古意与新声、法度与性情、形式与气韵的完美统一,其核心是一种深沉的文化底蕴与高尚的人格精神。而“俗”的诸相,则从反面警示我们,一旦艺术脱离心灵的观照与文化的滋养,便会坠入匠气、甜媚、因袭的深渊。

在当代,随着文化语境与传播方式的巨变,“雅俗之辨”变得更加复杂而迫切。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以古典之“雅”拒斥一切新的探索;也不能随波逐流,以大众之“俗”消解书法的高雅品格。正确的路径在于,在深刻理解传统精髓的前提下,坚守书法作为“心画”的本体价值,以开放的胸襟与创造的勇气,推动“雅”的现代转化,构建一种既根植于民族精神深处,又能与当代世界对话的书法审美新范式。唯有如此,这门古老的艺术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避免在市场化与娱乐化浪潮中迷失自我,最终实现其“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永恒追求。

参考文献

[1]宗白华. 美学散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2]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邱振中. 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丛文俊. 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5](唐)孙过庭. 书谱[M].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

[6](宋)苏轼. 苏轼文集[M]. 北京:中华书局, 1986.

[7](清)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8]白谦慎. 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