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静物画中的消费主义(组图)

静物画中的消费主义(组图)

2020-08-07 16:33 文章来源:Artsy官方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8

Courtesy of the Sammlung Shack/Bayerische Staatsgemäldesammlungen

Juriaen van Streeck, Still Life with Moor and Porcelain Vessels, ca. 1670–80.

亚伯拉罕·范·贝耶林 (Abraham van Beyeren)在1650年左右完成的《龙虾和水果静物画》(Still Life with Lobster and Fruit)相比世纪初的简朴早餐场景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桌布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波斯毯;鲱鱼变成了龙虾,本地啤酒也升级成为进口葡萄酒;大银盘中盛满了来自温暖地带的异域瓜果……在珍馐之间,画面右下角还藏着一只怀表——这是提醒观看者生命之短暂的典型象征符号。

1600年代晚期,静物画中拜物主义已登峰造极,文化冷漠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范·施特雷克(Juriaen van Streeck)的《摩尔人与瓷质盛具静物画》(Still Life with Moor and Porcelain Vessels)一画中:大理石桌子上摆开了牡蛎宴,后方站着一个黑奴,身着异域条纹上衣、头戴鲜红色帽饰;黑奴双手捧着一只中国碗,里面装满了柠檬和橙子;人物的出现似竟然没有打破静物画惯常的范式。在当代观众眼中,作品的恐怖之处在于奴隶竟然被当成了炫耀财富的物件,跟画中龙虾或珠宝的作用别无二致——这个摩尔人仿佛也是装在银盘子呈里上的一件进贡。在这个时期,在静物画里安插进黑人奴隶其实相当普遍。有时,画作委托人甚至根本没雇佣奴隶,而是让画师额外添加这一角色只是为了丰富画面的质感、增进奢华的气氛。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