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尼罗河来信|木乃伊肖像画:埃及与希腊罗马的相遇(组图)

尼罗河来信|木乃伊肖像画:埃及与希腊罗马的相遇(组图)

2021-09-06 09:34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罗马人沿袭了希腊的葬俗,而且更加强调墓地的纪念碑性。死者通过社会记忆实现永垂不朽是希腊罗马来世观念的核心。

与木乃伊面具相比,肖像画以栩栩如生的形象唤起人们对死者的缅怀,使之驻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在这种意义上实现永生,而不是依赖供奉和仪式,这是对埃及人来世观念的超越。

希腊罗马时期木乃伊裹尸布的画面,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生活在埃及的希腊罗马人的复杂文化心态。以《亡灵书》的相关内容为主题的裹尸布是埃及墓葬传统的特色,在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延续使用,通常是在木乃伊入棺后,覆盖在木乃伊的上方。彩色的木乃伊裹尸布在上埃及尤为普遍。这上面我们看到了埃及的死神阿努比斯,和另外两个形象的人,这两个应该都是死者的形象,一个是四分之三侧面的罗马人的形象,一个是正面的埃及人的形象,这就是双面社会的最好的象征。这是一个人的两种形象,他是罗马时期生活在埃及的希腊人,希腊的面孔,罗马的服饰,又接受了埃及的墓葬习俗。他订制木乃伊肖像画的时候,心里是有迟疑的:我究竟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另外一个世界的死神面前呢?是我本来的样子,还是按照埃及的规矩来呢?于是在不放心的情况下,他把两个形象都画上了。内心独白是这样的:到了那边,不管见到的是埃及的死神奥赛里斯,还是我们希腊罗马的神,都能认得出我来。(图十二)

图十二 亚麻木乃伊裹尸布,公元125-150,长:185厘米,宽125厘米,普希金博物馆,n5749

六、永恒的凝视

木乃伊肖像画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凝视的目光。虽然肖像画有技术和画法的差异,有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风格差异,但所有肖像画的共同特点,是超出正常比例的大眼睛,以及凝视前方的平静的目光。

比起符号化的木乃伊面具,木乃伊肖像画是写实的,特别是早期的肖像画,人物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有面容姣好的年轻女子,高贵典雅的贵族妇女,威武英气的军人,天真可爱的儿童,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的表情,有的平静笃定,有的忧郁低落,有的严肃,有的喜乐。凝视这些肖像画,仿佛感到这些鲜活的人物穿越时空,来到你的面前,讲述着他们的故事。

比起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这些肖像画是以静态来传递内心的力量的。这里没有希腊古典时期那种强烈激动的瞬间,而是浓墨重彩地渲染处于和谐宁静状态的心灵所具备的伟大与高尚。肖像画的主人们平静笃定地注视着未知的远方,眼神中充满着寂静,似乎在道别,又好像是看向远处的旅途,当观者与之对视,无言的词语充溢心间。

木乃伊肖像画是文化和历史的十字路口的产物。它们所处的公元1到3世纪,正是古埃及文字的使用逐渐受限的时期,字母化的科普特语取代了传统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图画功能,通过肖像画的具象和写实得以弥补。而在逼真写实的肖像画中,又以高度一致的眼睛和目光打破了纯写实的程式,产生一种奇特的融合。

在观念上,木乃伊肖像画的使用,把传统埃及葬俗中对仪式和复活的强调,转换为希腊罗马式的对死者的纪念,用社会记忆中的永生取代了古埃及人想象中的来世。肖像画的主人没有豪华的陵墓和随葬品,甚至没有棺椁。正如裹尸布上以两种形象对应不同的未来,带着肖像画的木乃伊结合了两种可能的死后世界:木乃伊踏上埃及式的永恒回归,肖像画留给后人永久的记忆。

希腊化时期,随着古代帝国的衰亡,城邦的陷落,整个地中海地区陷入“礼崩乐坏”的时期,然而正是这种礼制的松弛,才带来了开放、多元文化和世界主义。当历史舞台上演着商业王子们聚敛财富、雇佣军为钱拼命的戏码,传统的潜流在默默地汇流,在寂静中完成了融合与超越。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