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登上朝鲜半岛祭祀神坛的中国人(组图)

登上朝鲜半岛祭祀神坛的中国人(组图)

2017-06-20 10:22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开宸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箕子像

箕子朝鲜究竟在哪里?

关于箕子朝鲜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国内的学界曾有过旷日持久的争论,至今恐也未达成一致。大体而言主要有三种观点:辽西说、辽东说和大同江流域说。辽西说认为“箕子朝鲜”在今辽宁、河北与内蒙古三省交汇处;辽东说认为“箕子朝鲜”在鸭绿江与清川江流域之间,“甚至到了鸭绿江以北和辽西之地”;大同江说则认为箕子之国应在北至清川江妙香山一线,东至狼林山脉,西抵黄海之滨的大同江流域,并曾定都于今平壤一带。

事实上,我们能从历史上找到的关于箕子朝鲜的记载并不十分丰富,考古学依据也相对匮乏,学者们的分歧与认同基本上完全来自于对相同文字记载的不同解读。我们面对这些分歧该何去何从呢?其实如果探讨“在哪里”行不通,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从探讨“不在哪里”入手呢?

辽西,本是殷人后裔长期聚居之所,西周立国之初曾在这里分封了一些由殷人建立的小国,代表周王室利益的燕国是在公元前664年才在齐桓公的帮助下正式取得辽西之地。公元前300年,燕将秦开“袭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据胡”。造阳即今张家口,襄平即今辽阳,则燕国辽东郡的范围应该还不至于可以延伸至鸭绿江流域。于是,鸭绿江流域以南是不是箕子朝鲜呢?《魏略》记:“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 满番汗即清川江,如果清川江确实是箕氏朝鲜的南界,那么被迫与燕以清川江为界的朝鲜应该是“亡国”而非“遂弱”。可是,如果秦开所取的两千余里土地不属于朝鲜,又是谁的呢?《山海经·海内西经》给了我们一个可能的答案:“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至此,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一幅动态的迁徙图来:箕子带着不愿臣服于周朝的殷商遗民向北退回自己的故乡辽西,可是发现这里已经由西至东分布着孤竹、令支、屠何等国,再往北则是更加“不尊教化”的俞人、山戎乃至东胡。既然不能安居,大概也就只好继续向东,穿过濊貊人的聚居地(也有观点认为是渡海抵达朝鲜),终于在依山傍海的大同江流域找到了事宜耕种的土地和乐于接纳他们的部族。

朝鲜半岛的考古研究发现,以公元前1000年前后为节点,半岛的陶器纹样和形状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栉纹陶器被赤褐色的无纹陶器取代,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半月形石刀开始普及,水稻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被种植。我们是否可以将这种变化理解为带有不同文化元素的外部族群在这一时期迁入了朝鲜半岛呢?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结果,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

走上半岛国家祭祀神坛的箕子

箕子事迹与箕子朝鲜的历史,在半岛早期史籍《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中都曾出现过,自统一新罗时代(668年—901年)起被正式纳入朝鲜的历史构建之中,成为朝鲜半岛历史的一部分。公元1102年,高丽王朝肃宗有感于“我国教化礼义,自箕子始而不载祀典,乞求其坟茔,立祠以祭”,并在平壤修建了箕子墓、箕子祠,正式开启了将箕子作为半岛“教化之君”加以崇敬的历史。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